在近日长江证券举办的“2008年中日经济比较论坛”上,日本未来资本公司副总裁、日本上武大学客座教授本泽实表示,这次次贷引发的信用危机,似乎只是信用膨胀的开始,随之而来的调整过程将更为痛苦。
本泽实表示,上世纪90年代中期次贷开始出现快速增长,主要因为金融机构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不断增加住房贷款并将其证券化。经历过以往多次金融危机的本泽实表示,不管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储贷协会危机、90年代初的美国金融混乱、1994年墨西哥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危机、LTCM危机,还是2000年的IT泡沫破灭,这些大规模的危机都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即首先发生信用膨胀,之后金融危机逐渐浮现。
他表示,这次由次贷引发的信用危机也与以往相似,但规模比以往更大、影响区域更广泛。本泽实认为,现在还只是信用膨胀调整的一个开始。信用膨胀将引发对市场各个领域的影响,使得全球经济增速下降。
本泽实表示,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非常严重。上周IMF的报告称,次贷及相关损失已达8000亿美元,而去年9月还只是2000亿美元。次贷的影响也从住房贷款波及到并购、商用房地产、个人信贷等领域,并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同时,次贷危机还从美国国内波及到欧洲和亚洲,而且还扩散到发展中国家。
次贷危机的真相主要是住房相关贷款的“证券化”,本泽实说。现在包括次贷在内的住房贷款的70%已经被证券化。住房贷款被证券化之后成为了RMBS(住宅用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RMBS中评级较低的部分再次证券化后成为CDO,然后把CDO分割后再证券化,经过多次“证券化”,其中还利用了杠杆机制,特别是对冲基金的介入,使得信用膨胀急速放大。
本泽实还谈到,在市场发生波动时,银行很可能因为一些投资机构遇到短期融资困难而成为所有融资压力的承受者。比如像次贷相关产品中SIV这样的结构性投资机构,常常通过银行担保发行ABCP(资产支持短期债券)来筹集资金,银行则通过此举使得短期资金达到长期资产运用目的。但是,一旦这些机构在筹集短期资金方面遇到问题时,所有融资压力都会压到银行身上。
除了证券化和杠杆机制,本泽实还认为,造成次贷危机的第三个原因是美国政府监管不力,这使得金融系统变得摇摇欲坠。对于缺乏金融知识又没有足够信息来源的人来说,美国政府当局没有进行适当的监管。譬如所谓的猎杀贷款(Predatory lending),放贷机构往往在收取高额手续费的同时,短期内反复转换借贷,并且常常未经借款人同意在还款额中混入高额手续费和保险金,或者借出超过借款人偿还能力的贷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