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路演回放
  • 3:焦点
  • 4: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环球财讯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金融机构
  • A4:金融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副刊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房地产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创业板市场:“破茧一刻”仍需谨慎
    莫在等待中错失稳定市场良机
    谨防经济今年涨明年滞
    CPI和GDP,现在该优先考虑谁
    美国加强金融监管给我们的启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国加强金融监管给我们的启示
    2008年04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军华
      美国次债危机的根源在于住房按揭贷款门槛的降低,在于监管缺位。金融监管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当美国饱受次债危机之痛加强监管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使我们的监管制度变得更具刚性,怎样培养银行等利益主体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将直接决定着我国的金融安全与金融稳定。

      ⊙陈军华

      

      崇尚自由的美国在被次债危机弄得焦头烂额之后,终于捡起了监管武器。据报道,为应对次贷危机以来新的金融形势,改革相对滞后的金融监管体制,美国财政部于3月31日将向国会提交一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该方案涉及多项裁撤、整合联邦监管部门计划,将赋予美联储更大权力,使之成为金融监管的核心。

      笔者查阅了一下相关内容,发现美国提到的监管措施及部门设置在我国早已有之。在监管方面,我们走在了美国前面。当然,这样比较多少可能有点勉强。美国人做事认真,搞起金融监管的“大部制”来有声有色的,说不定几年以后就会令人刮目相看。美国此次加强金融监管的计划,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思索之处。

      美国为什么要加强金融监管?都是次级债危机给闹的,“一放就乱”的原理在美国同样有效。

      美国次债危机的发生和发展与其金融监管缺位有着直接的联系。美国是一个信用社会,没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几乎寸步难行。美国将个人信用评级分为五等:优、良、一般、差、不确定。在过去,信用等级差的人是无法获得常规抵押贷款的,即使勉强获得,也必须接受银行提出的种种苛刻的条件,比如,高比例的首付款等,银行以此降低信贷风险。

      但是,1990年后,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蓬勃发展,各种创新型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偏偏在这个时候,美国政府放松了金融管制。次级抵押贷款由此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起来。次级贷款的借款人信用评分一般都比较低,有的甚至没有信用记录。

      每个国家的国民都有不同的理财偏好,美国人不喜欢储蓄而特别喜欢借贷,次级抵押贷款给穷人带来了消费“福音”,也绑架了他们。当然,在被绑架之初的日子还是比较甜蜜的,市场中的每个主体都沉浸在“新婚燕尔”之中。向信用等级低的人提高抵押贷款,实际上意味着房地产交易市场资金供给的增大,扩大了人们对住房市场的需求,推动了房价的快速上涨,贷款人享受着房产增值带来的幸福。

      房价上涨给银行所带来的稳定收益,又使得更多的银行加入其中,抢夺客户源。于是,在美国,20多年前被银行歧视的低信用等级的人,突然成了香饽饽,一些中介机构和经纪人活跃在房地产交易市场,鼓动更多的人贷款买房,将原本应该严格审核的贷款变成了掠夺性贷款,即银行等贷款人向借款人恶意推销的贷款,贷款商甚至愿意给贷款者100%的贷款。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介机构不惜通过欺骗的方式推销贷款,以赚取更多的佣金。信贷的扩张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最终演化成了一场自二战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

      不难看出,美国次债危机的根源在于住房按揭贷款门槛的降低,在于监管缺位。诚如美国一位经济学家总结的:“我觉得根本的原因是金融系统缺乏良好的监管,这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失控,和金融市场的危机。在问题出现之前,美联储没有及时提升利率,政府在加强信贷监管上也太过柔和。”次债危机让美国人突然意识到了金融监管的种种好处。因此,保尔森提交的方案建议向抵押贷款放款人发牌,及为他们设立全国性发放准则,并建议联储局向非银行的金融机构进行实地检查。这相当于设立了一个统一的规则,要求各方在此规则下开展经营活动。

      在美国金融监管的“大部制”改革完成以后,我国在监管方面能否继续走在它的前面?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规则为王的国度。制度一旦确立,就是刚性的,任何人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可能为鲁莽或小聪明之举付出加倍的代价。

      而这一点恰是我们的弱项。以房贷新政为例,去年下半年,央行与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补充通知》,银行信贷收紧,扩张冲动受到制约。但是,房贷新政没有执行多久,不少银行就开始叫苦连天,认为这将对其业绩构成影响。随后,就传出了第二套房贷政策即将出现松动的消息,据媒体披露,其中主要的变化在于,如果贷款人已经把之前用贷款购入的房屋售出,那么再次申请房贷时将仍然可以按照第一套房贷处理,享受银行的优惠贷款。而在此前,这种做法是被禁止的。银行的这一松动就意味着,炒房者只要把手头的房子卖掉,仍然可以继续享受贷款优惠,接着炒房。如此周而复始,房贷新政就被打开了一个缺口。

      同时,有的银行甚至“合规地”默许、甚至“指点”客户“钻政策”的空子:央行规定,对于已利用银行贷款购买首套自住房的家庭,如其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再次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贷款的,可比照首套自住房贷款政策执行。眼下,买房人只要提供居委会出具的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上海市平均水平的证明,银行即按首套住房放贷。而居委会的证明对于一些人来说并不难搞。

      与美国相比,我们虽然具有系统的金融监管机构和健全的规定,但却缺少严格遵守规则,视规则为王的行为习惯。如果变通措施可以打破金融监管,使监管规则形同虚设,那么,类似美国次债危机那样的金融危机,也可能在我们这里上演。因为,我们的房价中的泡沫比美国的泡沫更多(中国深圳房价去年一年的涨幅超过美国十年的房价涨幅)。金融监管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当美国饱受次债危机之痛加强监管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使我们的监管制度变得更具刚性,怎样培养银行等利益主体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将直接决定着我国的金融安全与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