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路演回放
  • 3:焦点
  • 4: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环球财讯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金融机构
  • A4:金融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副刊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房地产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创业板市场:“破茧一刻”仍需谨慎
    莫在等待中错失稳定市场良机
    谨防经济今年涨明年滞
    CPI和GDP,现在该优先考虑谁
    美国加强金融监管给我们的启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莫在等待中错失稳定市场良机
    2008年04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石胜利
      漫画 刘道伟
      ⊙石胜利

      

      据4月1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最近网上盛传一则“新闻”,指出:“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从2008年4月1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3%。调整为1%。。即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1%。的税率缴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这则“新闻”被证明是假新闻,而被冒牌的网络也不得不提醒投资者和网民“应当留意分辨真伪”。

      救市新闻成了假冒伪劣,尽管如此,仍有一些股民“中招”,有网民得知印花税率即将下调的消息后,在周一开盘后就全仓杀入“抄底”,结果,等发现受骗后,早上买的股票在收盘时已被打到跌停板上,后悔不已。

      “救市”二字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投资者的心中。许多投资者不再看基本面,因为基本面好的股票也在大跌;不再看业绩,因为业绩好的股票照样可能趴在跌停板上。当投资者把救市当成投资的指南,当成唯一的稻草,这意味着什么?实际上,从救市的假消息开始流传出来并被人相信的那一刻起,这个市场的信心就已经被虚幻的希望所取代。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信心的一种临近崩溃的状态。反映在盘面上,就是泥沙俱下,一片惨淡。4月1日,对央行可能加息的恐慌情绪及“救市”消息被证明造假,导致沪深股市再次下挫,1200多只股票的跌幅超过了5%。二三线股集体杀跌,说明恐慌性抛售正在从先前的基金向散户蔓延,投资者的信心已非常脆弱。

      在市场上充满救市幻觉的时候,该不该救市成为热烈讨论的话题。有人认为,在中国这个新兴加转轨的资本市场,所谓“救市”实际上是对于制度完善的呼吁,无论从放开市场还是从放松管制角度来看,无论是从市场逻辑还是法律的合规性来看,政府应该且必须救市。有人则反对救市,认为监管者的责任在于信守“三公”原则,维护市场秩序,不是也不可能保证投资者只赚不赔。

      在争论中,时间一天天过去,大盘一天天地创新低。笔者认为,救市不救市或者可以搁置一边,至少,对于稳定市场方面大家意见比较统一,不存在大的争议。但是,在股市已经调整到今天这种地步的情况下,救市与稳定市场之间的区别又有多大呢?稳定市场与救市之间实际上是重叠的,那么,在围绕稳定市场或者救市的政策选择方面可能仍然是重叠的,这实际上使得救市与不救市的争论变得毫无意义。

      现在,应该把稳定市场当成重中之重的大事,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出台相关政策以稳定市场的时机选择。时机的选择与稳定措施的选择同样重要。笔者担心,在投资者信心持续受到损害的情况下,一旦错过合适的时机,可能使相关措施大打折扣,而这又可能加剧市场的恐慌心理,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更重要的是,一旦投资者的“救市”幻觉发展成为一种依赖性,就可能使相关政策作为主导股市走势的信号而被市场接纳,如此,就可能使“政策市”的印象被更多的人认同。而这必然会对人们的投资行为偏好产生影响。果真如此,则中国股市再难以走出“政策市”的困局。救市并非救指数,而是救信心,正因为信心的倒塌,才使得中国股市在实体经济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波如此深幅的调整。

      不管是否选择救市,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即市场的“救市”幻觉越来越严重,由此造成的后果可能比宣布不救市本身更可怕。退一步说,即使不救市,投资者也需要一个明确的态度,一旦有关部门的态度明确,投资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所持股票的业绩等等情况作出判断,而不是静候政策层面的消息,把投资决策完全寄托在政策方面。这种依赖性与有关方面的沉默实际上意味着所有的风险都在逐渐聚集。

      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都在救市,当然,他们所采取的救市措施乃是市场化的措施,并非行政的方式,因而,这种做法既可以挽救市场信心,又能消除可能对市场本身运行机制所带来的伤害。我们应该借鉴这种做法,及时以明确的表态重塑市场信心,消除“救市”谣言和救市幻觉,让投资者与市场重回理性轨道,而不是在渴盼中错失稳定市场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