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金洽会之前的半个月里,上海市主要媒体群访了14家中外资商业银行。访谈中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战略重点”四字。超过一半的受访银行都谈到了在目前宏观经济环境中,小企业业务对商业银行的战略意义。
从2005年中国银监会发布《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开始,政策制定部门、监管部门一直倡导小企业授信“六项机制”,鼓励商业银行实施有特色的发展战略,改革激励约束机制,创造差异化的产品,增加对小企业信贷的有效投入,为小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
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带来的金融脱媒现象,商业银行也逐步意识到,在对公业务中仍有一块未经开发的优质业务——小企业业务。渣打银行中小企业理财部新任董事总经理林添富在谈及小企业信贷市场的竞争格局时这样说,中国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还远没有得到满足,有太多的企业需要银行的融资服务,因此虽然中资银行在客户资源上占有优势,但任何对此有兴趣的银行都有能力和空间参与市场。
对于任何类型的商业银行来说,做小企业业务只有量的区别,而在质上都已具备战略的意义。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小企业业务尤其是具备高成长性、拥有知识产权、稳步盈利、资产质量较好的小企业,即是银行重点关注的目标客户。不少银行如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浙商银行等都推出了专设的产品条线;上海银行、宁波银行等更是将小企业作为行内最优先发展的业务条口,并设定了中期发展目标。
对于将小企业业务作为专营业务来发展的银行来说,规模化和系统化已经是一大趋势。通过授信考核体系的标准化,配合非财务指标的掺入,不仅有效控制了小企业业务的风险,也提高了业务拓展的效率。
对此宁波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姜伟坦言,小企业业务的特征在于零散、琐碎、额度小,“或许一笔业务对银行的利润贡献只有几千甚至几百元,但正是因为小企业业务分散了风险,使得银行的整体盈利能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