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信给朋友程正辅:
本州管六头项兵,却一半无营房。其间有营房者,皆两人住一间,颇不聊生。其余只在民间赁屋散住,每月出赁房钱百五十至三百。其间赁官屋者,即于月粮钱内刻。(《苏轼集补遗》尺牍四百九十三首,与程正辅四十七首之十)
这段文字说明三点:
一、当时营房紧张,军人有租赁民房的,也有租赁公房的;
二、不管是租赁民房还是租赁公房,都要交房租;
三、房租每月结算一次。
与苏轼同一时代,比苏轼大三十岁的另一宋朝文人江休复,转述一京官的话:
任京有两般日月。望月初请料钱,觉日月长;到月终供房钱,觉日月短。(江休复:《江邻畿杂志》)
这段文字说明两点:
一、当时住房自有率不高,某干部也是通过租房来解决居住问题;
二、该干部月初领工资,月末交房租,其房租也是每月结算一次。
至于这位干部租的是公房还是民房,从文字里看不出来。包括他每月交多少房租,咱们也无从得知。不过听他语气,房租负担似乎不低,要不然也不会每到月底就嫌日月短了。
五代末、北宋初,湖北安陆有一郑建中先生,家藏万贯,房舍众多,安陆城中大半居民都是他的房客,每月交给他的房租都可以买下几个当铺再加几千亩地。换言之,这位郑先生是个大房东。就我个人所知,在整个帝制时代,还没有哪个房东能在租房规模上超过郑建中的,除了政府——历代政府永远是最大的房东,它们手中握有大量公房,依靠公房租金来补贴财政收入。
郑建中心善,每年“隆冬苦寒,蠲舍缗仍两月”(王得臣:《廛史》)。“蠲”是免除,“舍缗”是房租,郑房东每年免除两个月的房租,算是给房客们减轻了经济负担,苏轼麾下的士兵和江休复提到的那位京官没能租到他的房子,应该感到遗憾。
政府心也善。在南宋都城杭州,租赁公房的房客一度超过十万人,每逢水灾旱灾或者皇太后生日,朝廷都会减免房租。碰上皇帝心情好,房客们租一年房子也不用交一文钱。(参见《武林旧事》卷6,骄民)苏轼麾下的士兵和江休复提到的那位京官没能在南宋都城租房,也应该感到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