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时事国内
  • 4:观点评论
  • 5:市场
  • 6:信息披露
  • 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8:上证研究院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公司调查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专版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私募
  • C12:基金周刊112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4 月 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5版:维权在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5版:维权在线
    上海法院受理首起原始股民事赔偿案
    原始股维权有条不紊正常推进
    撤单失灵 有何玄机
    个人出资 法人“变现” 法人股侵权纠纷起
    股民要练就“火眼金睛”
    对证券“打非”律师业务指引的几点建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对证券“打非”律师业务指引的几点建议
    2008年04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郑名伟
      维权在线值班嘉宾:

      上证报投资者维权志愿团成员

      广东恒通程律师事务所

      

      郑名伟律师

      简介:擅长证券业务、知识产权、房地产、经济民商事纠纷;代理东方电子虚假陈述民事索赔,任阿里巴巴商务网站法律咨询版主。

      ⊙郑名伟

      

      得知杨兆全律师和宋一欣律师共同执笔的《因非法证券活动引起的民事责任中律师服务业务操作指引》(征求意见稿)出炉,作为多年从事证券市场维权的专业律师,非常欣喜。两位律师把其个人研究贡献出来,为广大律师办案提供指引,这是律师及投资者的福音,针对该征求意见稿,我也提点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两位律师把该征求意见稿定名为《因非法证券活动引起的民事责任中律师服务业务操作指引》,这可能是借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中国证监会四部门2008年1月2日联合下发的《关于整治非法证券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我个人认为,非法证券活动这个概念外延比较大,非法发行证券、非法经营证券业务、非法代理买卖非上市公众公司股票是非法证券活动,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也是非法证券活动,《指引》主要针对“原始股”的维权,以“因非法证券活动引起的民事责任”作为标题,怕会引起他人误解,以为非法证券活动就是只“原始股”的非法发行问题,给证券市场的其他非法活动的维权造成障碍,建议把标题改为《“原始股”引发的民事责任律师服务业务操作指引》,在内容中届定“原始股”的定义,这样对律师的指引更明确。

      对“原始股”的炒作者,其法律地位应怎样看待?在《指引》中的“股份出让人”包不包括这些人?现实的案例经常会有。举个例子,假设某人以每股2元从中介手中购得“原始股”10000股,他把其中5000股以每股3元转让给他人,以其实际损失来说,他亏损5000元,但转让给别人,又盈利5000元,这样的行为,在责任追究上他算是原告还是被告?如果是原告,他是提10000股的损失还是5000股的损失?如果是被告,他赔偿后怎样向前手索赔?那怎样届定合法的股权转让跟非法的“原始股”?非法公开发行的特征:“向不特定对象”,“累计超过二百人”这些都是事后才能知道的现象,在其受让或转让时并不知道,怎样保护这些善意行为人的合法权利呢?

      《指引》对证据的指引上,列举了十项核心证据,但没有“非法公开发行”的证据,我认为应予举证,这是诉讼的法理基础,是投资人索赔的根据,如果该股票不是非法公开发行,投资者损失只能按买者自负原则自行承担,或者投资者以其出资额承担义务及亨有权利,无权提起索赔。因此,在诉讼中,怎样证明非法公开发行,是案件的诉讼焦点,也是双方举证的核心。

      诉讼方式上,从当事人的利益角度上,最好是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这对当事人来说,成本最底,风险最小。对于非法公开发行证券的行为,公安机关立案,检察院提起公诉,犯罪的证据比较充足,投资者胜诉的可能性会加大,而且也没有民事诉讼诉讼费用的负担,应是投资者民事索赔的最佳方式。

      诉讼时效的起算点,也是这类型案件的难点。一般购买“原始股”,时间都比较长,怎样认定其是“非法公开发行”,是原始股维权的重点,这可以参照证券虚假陈述赔偿案件的作法,以证监会、公安机关的处罚或司法部门的生效判决作为诉讼时效的起算点,这样使投资者维权更清楚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