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内地房企去年一度兴起的“抢地”热潮,经验丰富的港资地产商始终表现“不缓不急”。随着去年年报的陆续公布,港资地产商酝酿“低吸”的心态表露无一。与内地房企显露出的高贷款额、高负债率不同,港资地产商一贯执行的财务稳健政策,正在今年严格紧缩的信贷调控背景下逐渐发挥出优势。
长江实业(00001.HK)2007年业绩报告显示,期内该公司资本与负债比率约为13.6%,2006年则为17.3%;恒隆地产(00101.HK)截至2007年12月31日止,公示负债率则为0%;嘉里建设(00683.HK)方面表示,企业2007年资产负债比率为20.3%,而2006年这一数据则为34.8%;嘉华国际(00173.HK)同样宣称,负债比率方面于2007年12月31日下降至15%,而2006年则为17%。
反观在港上市的内地房企财务报告,高负债率、低现金流现象十分明显。根据碧桂园(02007.HK)的2007年年报数据,虽然较2006年90.4%的数据有所下降,但负债比率仍然接近50%。而富力地产(02777.HK)发布的2007年业绩报告显示,与2006年的67.9%相比,2007年的资产负债率为77%;但现金却有6.1%的减少。
“许多内地房企都喜欢标榜自己名下的土地储备量,但实际上我们并不感兴趣,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一位美资房地产基金负责人表示。据透露,在今年信贷政策严格执行的前提下,有越来越多的内地房企开始感受到压力,纷纷向其伸出“橄榄枝”。“实际上,我们更关心的是企业负债率,这直接关系到财务运作状况。”该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道。
独立港股评论员郭信麟也表示,“毕竟港资地产商已发展了几十年,在企业管理方面更具成熟性和专业性。”与港资地产商相比,内地房企对于银行贷款的依赖性依旧不小。以富力地产为例,截至2007年12月31日,该企业借款额度高达42.274亿元,较2006年的28.582亿元增涨47.9%。相对来说,港资地产商在融资方面却体现出多样性,采取银行贷款、发行票据、物业收入等多种渠道组合融资。“我们对现金利用率的重视度很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港资企业高层表示。按照该人士的说法,内地房企通常采用的“5个盖子对10个瓶子”的做法,对于注重现金利用率的港资地产商来说,这是完全行不通的。
正因为此,随着今年严格执行信贷政策的“调控大幕”开启,去年希望通过扩充土地储备量来增加吸引力的内地房企,开始觉得“力不从心”。而对于讲究财务稳健的港资企业来说,反而是伺机大举进入内地房地产市场进行布局的良好时机。长江实业、嘉华国际、恒隆地产等港资地产商,纷纷在年报中表示,在保持财务状况稳健的情况下,继续在内地房地产市场物色并扩大投资。但其“审慎乐观”态度,却依然表现出这些地产商一贯的资金操作方式。
郭信麟认为,去年楼市、股市热度飙升,盲目注重土地储备量的非理性思维一度成为主流,从而导致“抢地”风潮频起。“这种盲目的热度并不理性,对于企业长线发展也没有益处。”他说道,“在今年股市、楼市开始回调的情况下,有‘准备’的房地产企业会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