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时事海外
  • 7:中国融资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7:环球财讯
  • A8: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特别报道
  • B4:特别报道
  • B5:特别报道
  • B6:特别报道
  • B7:海外上市公司
  • B8:产业·公司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信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1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关注产业资本
    与金融资本的博弈
    “黑色星期一”背后的价值迷失
    国际粮荒敲响了
    粮食安全的警钟
    追溯群体非理性投资选择的根源
    以动态眼光看人民币步入“6时代”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以动态眼光看人民币步入“6时代”
    2008年04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傅新
      与“破8”时相比,人民币“破7”时的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静态的眼光看待人民币升值问题无异于刻舟求剑。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人民币快速升值的负面影响正在迅速显现出来:贸易顺差快速减小、热钱抽逃后的资产价格坠落、消费不振、失业率增加、经济发展硬着陆等等,对于这些风险需认真评估,并及时对相关政策作出适当调整。

      ⊙傅新

      

      2006年5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8元关口之后,“7”时代只经历了不到两年,今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终破7元整数关口,1美元可兑换6.9920元人民币,人民币汇率毫无悬念地进入了“6时代”。人民币升值速度正在加快。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8%,而今年以来短短的3个多月中,人民币汇率升幅就达到了4.27%。

      人民币“破7”之后,不少媒体都发表了相关分析或评论。但是,我注意到,相关评论在谈论人民币“破7”时,与人民币“破8”时的观点几乎没有大的变化。这种静态看待问题的态度不仅是片面的,也是非常危险的。

      人民币“破7”与“破8”的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果无视这些变化而谈论人民币升值,难免会陷入以偏概全的误区。

      以外贸为例。在人民币“破8”前夕,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没有遭到次级债危机的影响。美国房价还处于上涨阶段,仅2005年一年,美国房价就暴涨17%。美国消费信心指数处于高位,美国人疯狂地购物,在花掉原本就不多的储蓄之后不惜举债消费。由此,美欧等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量很大,这大大刺激了我国的出口。

      美欧等经济实体良好的运行状况,及充足的消费信心,抵消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因此,即使在人民币“破8”以后,我国的外贸出口仍然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2%。

      如果延续人民币“破8”时的印象,以静态的眼光来看待人民币“破7”的影响,就会得出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影响无大碍的结论。但是,人民币“破7”时,国内外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都在饱受次债危机的困扰。美国房价持续下跌,交易量持续萎缩,成千上万的美国住房持有者为抵押贷款苦苦挣扎。美国股市同样在下跌。

      这自然会影响到美国的消费信心及经济发展预期。根据密歇根大学的调查,美国4月份消费信心指数初值为63.2,较3月份终值低6.3,是1982年3月以来最低。至于通胀预测,未来一年预测通胀率从3月份的百分之4.3升至百分之4.8,是1990年十月以来最高;未来五年预测通胀率就从百分之2.9升至百分之3.1,是去年十二月以来最高。

      美国近期几乎所有反映经济变化与预期的指标都在走坏,悲观的预期抑制了人们的消费,也对中国商品的出口造成了巨大影响。事实上,这一影响在人民币“破7”前夕就已经显现出来。人民币加速升值使得大批出口导向型企业倒闭或者被迫转行。相关报道指出,2007年,仅广东地区倒闭的企业就超过一万家。

      除了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内的环境变化也非常明显。在人民币“破8”时,我国物价稳定,亦没有遭受像2008年年初这样的雪灾影响,绝大部分商品供需平衡;房价处于稳步上涨阶段,股市也走出低谷,步入上涨轨道。这种状况使得民众的消费动力得以释放,成为继出口、投资之后另一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部分化解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在人民币“破7”时,国内环境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开始面临通胀压力,今年2月份的CPI高达8.7%,而2006年5月(人民币“破8”的月份),CPI涨幅仅为1.4%,两者相差几倍。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人民币“破7”与“破8”时的国内外环境有了明显区别。在人民币“破7”时,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因素,都不再是帮助化解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而是在强化乃至放大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因此,如果要正确评估人民币估值的影响,必须综合这些因素来看,而不能以静止的眼光来看。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人民币升值问题,无异于刻舟求剑,不仅造成对形势的误判,还容易人为地把自己逼入危险的境地。

      比如,在人民币“破7”时,一些人还在带着“破8”时的思维来看待问题,认为人民币应该加速升值,可以减小热钱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阻止热钱的流入。但是,这些研究者忽略了重要的一点,从人民币“破8”到“破7”,时间已经过了接近两年的时间,热钱要流入也早就流入了,不然的话,就很难理解为何我国的房价在这几年中涨了两倍以上,股市上涨了六倍左右(2007年10月的最高点与2005年6月的低点相比)。热钱绝对不会等到人民币“破7”时再疯狂涌入。

      事实上,现在正是热钱的收获季节,如果人民币加速升值,意味着热钱获取暴利的时间成本大大缩减,这等于为热钱高位出逃提高最好的条件。一旦热钱完成套现过程出逃,就可能导致我国资产价格与股市的大跌,并可能危害到我国的金融安全——近期房价与股市双双走低就可能与热钱的套现出逃有关。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面临着紧缩危险,对资金的渴求非常强烈,热钱在中国获利后回到它们国内,将能找到更多的机会。它们本身就有套现出逃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加速人民币升值岂不是替人做嫁衣吗?

      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人民币快速升值给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迅速显现出来:贸易顺差快速减小、出口企业生存艰难、失业率增加、经济发展可能硬着陆等等,对于这些风险需认真评估,并及时对相关政策作出适当调整,以使相关政策更符合现实,更符合国民与企业的利益诉求,也更符合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