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证券
  • 7:时事
  • 8:金融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公司调查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周刊7
  • C8:基金周刊8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营销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周刊15
  • C16:基金周刊16
  •  
      2008 年 4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书评
    美国还能重新赢得世界的信任吗
    王佳芬的幸运与机缘
    成思危先生两本新著刊行
    《约翰·邓普顿爵士的金砖》
    商业领袖领导力
    从何而来
    《图解经济学》
    《华尔街幽灵》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国还能重新赢得世界的信任吗
    2008年04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葛传红
      《第二次机遇》

      三位总统与超级大国美国的危机

      (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 著

      陈东晓 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葛传红

      

      1991年底,一个曾经给世界人民带来幻想和期待的“红色帝国”——苏联轰然倒下,突然之间一个时代烟消云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世人显然低估了历史是多么善变!在自我加冕为全球领袖16年后的今天,美国作为一个霸权国家正变得越来越恐惧和孤独。用美国著名国际战略家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的话来说,现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历史焦虑感”正充斥着整个美国上下。

      布热津斯基断然下此悲观结论,当然决不是为了夺人耳目而故作惊人之语。这位曾出任卡特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著名的战略理论家和地缘政治学家,长期在美国多所著名大学从事国际战略研究,自冷战结束以来已有多部重要著作,无论是《大失控》,还是《大棋局》和《大抉择》都振聋发聩。今年正逢美国大选,共和、民主两党的国家战略高度分歧,伊拉克战争更使美国陷入后冷战以来最严重的外交战略危机。美国学界为此纷纷建言献策,希望为处于战略十字路口的美国提供一份可以摆脱困境、维护霸权长治久安的路线图和政策方略。布热津斯基的建言便是这本《第二次机遇》。

      在这本新作中,布氏以“一个超级大国,十六年,三位总统”为主轴,冷静地剖析了冷战后从老布什、克林顿到小布什三位总统的国际战略构想和实践中的得失。他认为,这三位总统在总体上都缺乏把握时代精神的战略悟性。对此,他毫不留情,分别用“拙劣”、“无能”和“蹩脚”来总体评价三位总统领导世界的能力。

      按照他的评判,老布什“是一位超级的危机管理家,而不是一位战略设计家”,其“拙劣之处”在于新形势下竟然抓住老教条不放,致使美国错失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历史赋予美国的机遇”。克林顿虽说极具领导才能和领袖气质,但其“无能之处”在于“缺乏战略进取心”,用“全球化”等一类华丽的辞藻来逃避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至于小布什,布热津斯基则以“灾难性的领导”来形容他的“蹩脚之处”。不过,布热津斯基也很坦诚,虽说小布什“具备强劲勇气的本能,但唯独匮乏对复杂世界的了解,且还有容易教条化的习性”,“9.11”事件给了美国一个锻造全球领袖地位的难得机遇,结果不过五年,小布什便危险地破坏了美国的全球政治战略地位,堕入到“新帝国”的幻觉之中。

      总之,在布热津斯基笔下,冷战结束以来的历史便是美国错失良机的历史,美国也因此而陷入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外交战略迷失之中。对此,他尖锐地发出了心中的疑问:美国当前究竟遇到的只是短暂的战术性挫折,还是陷入了更加深刻长久的战略性困境?美国是继续世界执政治之牛耳,还是走上大国兴衰的历史循环?在他看来,正是由于小布什 “灾难性的领导”,使得美国错失了“9.11”事件赋予美国承担世界领袖角色的战略机遇。

      不仅如此,布热津斯基还认为,布什的所作所为,使美国失去了作为一个伟大国家的良好声誉,失去了“9.11”之后全世界给予的同情,并把这种同情变成了恐惧和仇恨——美国也从被爱变成了被恨。然而,小布什却不知适可而止,相反自诩为“战时总统”,结果却给世人展现了一幅令人错愕的白日梦:先是阿富汗倒下,再是伊拉克,然后是伊朗,然后是叙利亚,没有人知道他会在何时何地停下来。可是,反恐战争日益显示美国与整个伊斯兰世界“文明冲突”的险恶征兆,同时“反美运动”也在全球范围兴起。美国的全球可信性已经全然破碎,“不再是自由女神,而转为阿布格莱布和关塔纳摩监狱的丑闻”。

      事实上,在当今这个“帝国主义”已经遭人唾弃的时代,美国仍然妄图拥抱“新帝国”的幻象,其实是相当不合时宜的。勿庸置疑,作为著名国际战略家的布热津斯基对此极为痛心。然而,他并不绝望,相反还表示了一定程度的乐观。他认为,美国的可取之处在于其不像其他帝国——其总统的在职期限最多为8年,“甚至包括那些灾难性总统在内,这便是美国的第二次机遇”。

      不难看出,领导力其实是布热津斯基本书的核心关键词。在他眼中,领导力的高下决定着美国的前途和命运,换句话说,所谓的“第二次机遇”,不过是希望美国能够横空出世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总统,带领美国走出当下的国际战略困境。

      然而,面对2008年这个重要的转折点,美国是否还有能力这样做呢?

      布氏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认为“美国最困难的任务,但也是历史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向整个世界昭示一种时代的理念”:“全世界对人类尊严的渴望”。当前的世界在政治上已经觉醒,不愿再接受帝国式的统治,因此下任美国总统的主要任务便是重塑美国在全球的可信性和合法性,除此之外美国将别无选择,“总之,这场全球政治觉醒在地理范围上正席卷全球,美国必须认清这种理念”。

      其实,“全球政治觉醒”一直是近年来布氏在极力宣扬的观点。他认为,近现代以来,世界历史其实也是“全球政治觉醒”的历史,而由于现代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这场弥漫全球的政治觉醒运动已经“具有社会的广泛性、政治上的极端性以及地缘上的全球性”,呈现出“反帝国的历史向度、反西方的政治向度以及日益反美的情感向度”,这对美国在世界的角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其实也验证了法国著名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雷蒙·阿隆的观点——“大国停止为一种理念服务,其力量势必受到削弱”。这也意味着,谁要扮演当今世界的领袖角色,都需要有把握世界时代精神的本能。公允地说,布热津斯基对此认识是非常深刻的,可是,认识到是一回事,能不能变成下一任总统的战略则是另一回事。面对第二次机遇,美国能否超越2008?似乎没有人能够给出回答。不过,2008年必将成为美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不光布热津斯基,许多美国人也都看到了这点。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世人才能看得懂当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打出“除了改变,美国将别无出路”的旗号之后——在美国取得的山呼海啸般效应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