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证券
  • 7:时事
  • 8:金融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公司调查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周刊7
  • C8:基金周刊8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营销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周刊15
  • C16:基金周刊16
  •  
      2008 年 4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专栏
    “救世”与“救市”
    财经教育
    不能少了“诚信”这个魂
    咨询业品牌创建之难
    生命之路有通畅也有堵塞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救世”与“救市”
    2008年04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 到
      ◎周 到

      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

      成子公孙侨,郑简公十二年(前554年)任郑国卿。郑简公三十年(前536年)三月,铸刑书于鼎。晋大夫羊舌肸认为:为防止人们犯罪,应用道义来防范,用政令来约束,用礼仪来奉行,用信用来保持,用仁爱来奉养。他于是致信于公孙侨,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肸闻之,国将亡,必多制。其此之谓乎?”(《左传·昭公六年》)叔世,意即末世。按现在的眼光看,羊舌肸缺少法制观念。面对这样的诅咒和攻击,公孙侨复书倒也落落大方:“若吾子之言。侨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既不承命,敢忘大惠?”(同上)公孙侨大概是我国历史上最早鲜明地打出“救世”旗号的政治家之一。

      比公孙侨更早的政府官员,也有接近的认识,但还没有提出“救世”、“救民”的概念。《孟子·万章下》曰:“伊尹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他觉得,天下的平民百姓如果有没受到尧舜之道恩惠的,就如同自己被推入到沟壑里一般。他自我把天下的责任承担得如此之重,所以到了成汤子履那儿,就用讨伐夏桀、拯救民众来进说。

      亚圣继承“救世”思想后,更加忧国忧民。在去往齐国的路上,弟子充虞曾问:“夫子若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孙丑下》)豫,通娱,在此指快乐。亚圣于是说出了下面这段名言:“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同上)“救世”思想,可以看作政治家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也是我国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救世不仅是政治家的抱负,也是为众多信徒普遍接受的宗教思想。救世主是基督徒对耶稣的称呼。基督教认为上帝之子耶稣的降生是为了拯救世人。佛教中则有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曰:“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成语普度众生、悬壶济世,俗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等,也反映了这一愿望。道教、伊斯兰教等也有类似的思想。这并不奇怪。早在1844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即指出:“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的理论,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领,它的通俗逻辑,它的唯灵论的荣誉问题,它的热情,它的道德上的支持,它的庄严补充,它借以安慰和辩护的普遍根据。”

      在股市中引入“救世”思想,那就是“救市”。

      “救市”与否,是不是也应以民生需要来衡量呢?“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在中国城乡,困难群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把股票投资者视作困难群体,似乎有些讽刺。从总体上看,股票投资者应已经乘上航行最快的船只。“三农”问题、物价问题、就业问题等在民生问题中的地位,要比已经乘上航行最快船只的股民的“套牢”,重要得多。因此,经济学家等要济世安民,也应分清主次。

      以一叶障目的眼光看股市,当然可以把股市看得很大。实际上,沪深股市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依旧微不足道。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文献,2007年我国企业的直接融资25517亿元,其中:通过发行包括A股、H股和S股在内的权益类证券,融资8,433亿元,同比增长50.73%,并刷新历史记录;发行债券17,084亿元。200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7,747亿元,比2006年增长16.56%。直接融资仅为全部融资的8.41%。其中,包括A股、H股和S股在内的权益类融资仅是全部融资的2.78%。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统计,其上海分公司和深圳分公司2008年4月3日持仓A股账户数分别为2,760.63和1,853.58万户。一般说来,一位股票投资者会同时持有上海和深圳股票账户。因此,全国“套牢”的股票投资者估计在3,000万以内。这约占全国人口的2%。经济学家如果也像某些股票投资者那样,把股市看作天下第一大事,这就有些难得糊涂了。

      片面强调“救市”,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自去年“5·30”暴跌以来,即有个别经济学家认为上证指数不应跌破4000点,不然的话,就会面临:不利于抓住国际经济发展的机遇,在2008年这一关键年份实现经济崛起的风险;不利于新一届政府深化国资体制改革和促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风险;不利于巩固商业银行改革初战告捷的风险;不利于资本市场通过再融资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风险;不利于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盖棺定论”的风险;不利于资本市场金融制度创新的风险。但是,退一步想想,从2001年至2005年,沪深股市曾经历长达五年的熊市,但并没有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按个别经济学家的看法,是不是中国股市从今往后不应有熊市呢?环顾宇内,自有证券市场以来,这从无先例,恐怕也难以在国内市场得以实践。

      “救世”与“救市”不一样。“救世”没有什么量化标准,“救市”却有指数作为标杆。指数跌幅有多大,才需要“救市”,问不同的投资者,问不同的经济学家,答案都不同。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当通过民意调查,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救市”时机。但不同的民意调查,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还得先制定民意调查办法。但怎样的民意调查办法,才能让多数人在不同时点都满意,似乎又很难确定……这可真是一环扣一环!从股票投资者的愿望看,哪怕指数跌100、10甚至1,都希望“救市”。这样,最终结果恐怕就是:指数和股价只能上涨,不能下跌。但只要头脑不发昏,就不会认为这是切合实际的。

      从股票投资者的愿望看,当然希望有人为民请命。《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历来为人称颂。至于说要把“浸淫市场的多年老手”的名单一一列出来,依我看,压根就开不出这样的名单。因为真正“浸淫市场的多年老手”,是不会频繁地在财经类媒体亮相的。而在财经类媒体说股票投资者愿意听的话,则是某些经济学家近几年的行事风格。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人们乐意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