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证券
  • 7:时事
  • 8:金融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公司调查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周刊7
  • C8:基金周刊8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营销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周刊15
  • C16:基金周刊16
  •  
      2008 年 4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财富人生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财富人生
    痛未定,思痛而后动
    守住喧嚣中的那份宁静
    窦乂治生
    有时候,钱多并不代表优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有时候,钱多并不代表优势
    2008年04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晓宇
      ⊙王晓宇

      

      有时候,钱多并非优势,这是千真万确的。

      林小北是一个大四的学生,站在一排学生中间很不起眼,戴着与面孔不相称的大眼镜,像根瘦瘦弱弱的豆芽菜。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就是老总要找的那匹黑马。

      我所在的这家公司是本市一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几个月之前,老总吩咐我们人事部给他物色一个得力的助手。按照常规,我们去人才交流中心挂了号,在本市的大报上登了招聘广告,结果可想而知,应征者众,甚至不乏“海龟”。

      忙乎了大半个月,优中选优,选了几个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秀的应聘者,结果拿到老总那儿,却一一都被否定了。

      老总姓陈,在用人上自有他的一套。那天,他拉开人事部的门,对着屋里喊,谁跟我去招聘?我刚好手里没什么事情,就跟着陈总前往。

      陈总带着我去了本市的一所大学,他决定在应届毕业生中招聘一名总经理助理。对于陈总的举动,我不大敢认同,就算这些学生真的是黑马,也是没有经验的黑马。他也太敢冒险了。

      原以为这些天之骄子,对于这样一个职位,不会太感冒,想不到报名的人却很多。主考官当然就是我们陈总,他考试的方式很特别,题目自然也很刁钻。

      他让那些参加招聘的学生站成一排,然后他出了第一个问题,家住在本市的学生站出来。结果那些家住在本市的同学,脸上带着洋洋得意的优越感站了出来。一般情况下,招聘单位不愿意解决新人的食宿问题,所以都会就地取才。想不到陈总却说,你们可以走了。家住外市的同学,你们也可以走了。

      那些衣着光鲜,来自城市的同学,一下子都走了,剩下的是一些来自农村和山区的同学。陈总说,每个月生活费在四百块以上的同学站出来。呼拉一下,大部分同学都站出来,只剩下三个同学还站在原地。我以为这三个灰头土脸的同学必走无疑,谁知陈总却对那些每月生活费在四百块以上的同学说,你们也可以走了。

      剩下的三个同学,一看就知道生活条件不怎么好,面有菜色。我搞不懂陈总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其中一个同学来自本市郊区,木讷地站在那里,垂着头,一言不发。另外一个同学来自陕北,自卑胆怯,站在那里,目光游移不定。而最后一个同学来自贵州,他叫林小北,站在那里,目光明亮地盯着陈总。

      陈总逐一地问他们生活费的来源。本市郊区的那个同学说,他的生活费和学费都来自父亲。父亲下岗后,靠碰海供他上学,运气好的时候碰海能碰海参之类,所以他的生活费时多时少。来自陕北的那个同学说,他的父母都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他的生活费和学费多半来自社会助学,少半来自贷款,生活得谨小慎微。唯有林小北,他的生活费和学费全部都是自给自足。

      陈总问林小北是怎样挣到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的,林小北不卑不亢地说,课余打工和写作。我在学生食堂里洗过碗,做过家教,派发过广告,给期刊杂志写过稿,供自己读书富富有余,而且还可以每年还上当初上学时借款的一部分。

      陈总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站起来说,小伙子,你是好样的,就是你了,你还欠多少钱没还上?

      林小北想了一下说,一万块吧!陈总顺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银行卡递给林小北,这里有一万块,你去把欠款还上,准备一下,然后安心到公司里来上班。

      我发现林小北攥着银行卡的那只手有些抖,他不敢相信地看着陈总,我也是第一次发现威严的陈总还蛮有人情味的。我忽然觉得,人尽管有很多东西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比如出身、比如父母、比如疾病,但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有时候钱多并不代表优势,林小北因为贫穷,等到了这样一个机会。只要有机会,豆芽菜也会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