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证券
  • 7:时事
  • 8:金融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公司调查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周刊7
  • C8:基金周刊8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营销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周刊15
  • C16:基金周刊16
  •  
      2008 年 4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上证研究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上证研究院
    工资上涨会压垮中国这座“世界工厂”吗
    股市:为谁支付高昂的
    道德与信誉代价
    劳动力成本优势仍是中国长期比较优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劳动力成本优势仍是中国长期比较优势
    2008年04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长安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年鉴绘制
      ⊙李长安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总结这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我们可以列举出诸多成功经验。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我们坚持从劳动力丰富而且廉价这个基本国情出发,走上了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制造业立国的发展道路,从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奇迹。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充分发挥了中国的比较优势,才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经济一跃而成为“世界工厂”、“全球制造基地”。

      现在,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情况怎样呢?尽管有不同的说法,但我认为而且值得提醒的是,劳动力丰富而且廉价的比较优势不仅在过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现在仍是中国成功的“法宝”,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它都将是制定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出发点。

      当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经济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近段时期以来,由于投资环境的变化、劳工工资成本的持续上升,以及人民币不断升值等多种因素所引发的某些制造企业的倒闭、外移,引起了不少国内外人士对中国还要不要坚持劳动力比较优势的质疑。

      笔者认为,这种担忧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从战略角度来讲,坚持劳动力比较优势,仍然是未来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中的原因在于中国社会仍有以下三个“长期存在”。

      一是我国劳动力数量庞大、就业形势严峻的现象将长期存在。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刘易斯拐点”即将来临,其主要依据是工资开始上升、一些地区开始出现“民工荒”等。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根据局部现象的推测。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劳动力供给依然十分充足,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导致的就业形势严峻问题挥之不去。而这也正是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

      而从人口的角度看,人口学家们普遍预测,中国的人口峰值将出现在2050年,这就说明至少在未来的四、五十年内,我国劳动力丰富的基本国情不会有根本改变。

      二是我国劳动力素质较低的现象将长期存在。

      虽然我国的教育和培训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劳动力素质不高却是不可回避的一个国情。目前,我国就业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5%左右,而发达国家普遍在40%以上,即使是像印度、巴西、印尼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该指标也超过了6%。指望在短期内改变这种现状恐怕是很不现实的。

      三是我国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的现象将长期存在。

      正是因为前述两个原因,再加上我国制造业处于国际分工低端、利润水平低下的限制,我国制造业工人的相对工资很难出现爆发性增长。而我国工人的平均工资仅及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摆脱“廉价劳动力”的标签。

      基于上述判断,中国未来发展战略的选择,依然要从劳动力丰富而且廉价的比较优势出发。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盲目地放弃“制造大国”的战略定位。在此基础上,加快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优化,注重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制造业。

      事实上,与制造业信息化密切相关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咨询业等在中国还刚刚开始,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制造业的发展又将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

      唯有如此,中国的比较优势才能充分发挥,才能在产业发展和就业增加方面找到更好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