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时事天下
  • 9:时事海外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调查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2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印花税率调低有利于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
    区域性或主导未来房地产市场走势
    到了重塑市场信心的时候了
    房价整体下降已成定局
    抵制外国货的结局是双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到了重塑市场信心的时候了
    2008年04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郭凤霞
      ⊙郭凤霞

      

      近日,一些海外机构唱多中国股市的声音响了起来,这声音在疲弱一段时期的股市中显得格外清晰,“新翻杨柳二三枝”,令人深感意外。摩根大通中国研究策略部主管龚方雄4月22日向媒体宣称:“现在到了增持中国公司、重仓中国股票的时候了。”同时,聚集着众多证券投资精英的哥伦比亚、耶鲁和斯坦福大学基金会近期都争相申请到了5000万美元以上的QFII额度。国际资金纷纷表现出愿意投资中国股票市场的浓厚兴趣。平心而论,如此旗帜鲜明地宣称要做多中国股市的,龚方雄是第一人。

      龚方雄的这一宣示,显然与我们这儿的一些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基金经理们的看法大相径庭。上证指数从最高6124点“飞流直下”至2990.79最低点,仅用了127天时间。除了市场从高位整体回调的系统性风险外,其中机构大量减持应该是杀跌的一股重要力量。更为严峻的问题是,基金经理们对宏观调控措施、大小非减持和CPI高企的忧虑不断在加重,坚定看多的几乎销声匿迹。就在证监会出台规范大小非减持行为“利好消息”的当天,还有15亿机构抛盘乘势而出,将大盘继续抛空到3000点附近。深圳某基金投资总监在被问到中国股市最坏时刻是否过去时,下了这样一番断言:“我们对市场景气周期的转换必须保持有着足够清醒的认识,目前中国股市已进入严冬,必须做好气温进一步下降的心理准备。”    

      出现这种判断上的差异,到底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呢,抑或是“旁观者清”?自然要以实践来检验。龚方雄看多中国股票市场的理由有三条:美国次级债危机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全球资本市场的寻底已经成功;中国股市目前的蓝筹股和红筹股已达到12倍至14倍的市盈率,如果从盈利增长的角度来看,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便宜过;中国的CPI在2月份已经见顶,今年第三、四季度,CPI涨幅应该会回落到5%左右。而这三条恰恰是我们这儿众多机构投资者看空的最大理由。    

      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唯海外机构马首是瞻,但问题是,目前基金经理们如此悲观地看待A股市场,有没有必要?这种带头抛空大盘蓝筹股的行为,是不是正确?也同样值得深思!按常理出牌,如果我们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是以“价值投资”为主流投资方法的,应该是在市场下跌过程中以主动买入为主,从而等待获取超额收益。倘若一味卖空抛空,造成市场整体预期极度紊乱,那么和一般以投机为主的“趋势投资”者又有什么区别呢?这里唯一可以解释的是,在目前点位“做空”,必然是相信有更低的点位会出现,基金经理们给出这样一种悲观预期,有没有想过其极为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现在是到了重塑市场信心的时候了,莫让浮云遮望眼!正在走向全球化的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需要一个实力强大的资本市场作为后盾,而不是目前这样不堪一击的孱弱的市场。从管理层角度来讲,应该力推有利于股市稳定健康发展的积极政策,尽快把市场预期落到实处,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让投资者重拾投资信心。从市场参与者角度讲,机构投资者应该担当起稳定市场的中流砥柱作用,主动寻求化解风险的有效方案和有效途径;上市公司等市场主体更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中小投资者利益为重,在法律法规制度框架下严格自律,坚决摒弃恶意圈钱和套利行为。广大普通投资者应当坚持价值投资理念,相信中国资本市场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坚定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只有市场参与都来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有效地维护这个市场的长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