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专版
  • 6:公司巡礼
  • 7:公司巡礼
  • 8:广告
  • 9:时事国内
  • 10:时事海外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2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汽车周刊
    向中高端延伸 自主品牌破解成长“天花板”
    整合全球资源进行全系列发展
    做精做强 小车是奇瑞前进方向
    高起点 传承合资伙伴技术DNA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整合全球资源进行全系列发展
    2008年04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宦璐
      长安汽车董事长 徐留平
      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

      ⊙本报记者 宦璐

      

      对于去年12月从尹家绪手中接过帅印的长安少帅徐留平来说,在3年内实现长安汽车全系自主的担子显然不轻。

      上海证券报:自主品牌发展已经遇到了“天花板”,都在走从低到中再到高的发展路径,那么长安汽车在发展自己的中高级自主品牌时,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徐留平:现在长安的自主研发能力已经达到了中高级的水准,完全具备了开发中高级车的能力。满足市场、消费者对更高品质自主品牌的要求。技术本身已基本上与外资品牌没有差距,更何况,长安秉承全球化思路,走以我为主,联合设计的道路,独立自主研发发动机。

      就以家用电器市场为例,几年前,洋品牌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个时间不会太长,现在长虹、海尔等国产电器已瓜分到不少市场份额。但自主品牌的树立需要一个过程。最大的难点不是技术,而是管理。

      长安汽车这么多年来做自主品牌,我感觉对汽车业的理解获得了提升。

      上海证券报:长安近年来在国内外投巨资,打造自主品牌的研发中心。这部分的情况能否介绍一下?

      徐留平:长安汽车认为任何产品的核心有两个方面:造型与品质。要满足造型、品质方面的要求,要有一个强大的研发团队。因此,我们整合全球资源,在日本、欧洲和国内的上海、重庆都建立了研发中心。东西方汽车文化对汽车内饰等的理解不太一样,车不厌精,我们需要借用欧洲和日本在造型等方面的经验,提升长安自主品牌的品质。

      上海的研究院则能弥补重庆的不足,小型车、SUV越野车我们都放在上海研究院,实现与重庆的资源互补。

      上海证券报:长安的自主品牌与奇瑞等公司的策略有何不同?

      徐留平:中国的自主品牌这么多年来都在夹缝中成长。从与福特、铃木和马自达的合资到着力打造自主品牌,我觉得没有自主品牌也是有问题的。长安从合资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管理、技术、制造等综合实力得到提高。

      关于如何形成自主开发的能力。首先,长安的战略是以我为主,利用全球资源;其次,长安的各级别自主品牌都是安全性作为重要考量。志翔和本本在碰撞实验中分别获得4星和3星;再次,长安是一己之力,独立开发新能源的整车、发动机,走节能环保道路。最后,长安要“走自己的路,打造最经典的车型”。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谱系要全,但不能多、杂。

      上海证券报:长安自主品牌B级车型志翔,在车展宣布价格的当天,就获得了66张订单,对这一业绩,您有没有想到?

      徐留平:是的,确实没有料到。“志翔”今年的销量目标是3万辆,不仅会有2.0L,还会有1.6L,还会有手动挡、两厢版。另外,未来长安的自主A级车和C级车都已研发完毕。预计到2010年,长安预计将推出36款自主品牌汽车和13款发动机,产销达到13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