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专版
  • 6:公司巡礼
  • 7:公司巡礼
  • 8:广告
  • 9:时事国内
  • 10:时事海外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25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苏新平:当代艺术是开放的
    仇晓飞:敏感而碎落的心灵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仇晓飞:敏感而碎落的心灵
    2008年04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严冰
      仇晓飞
      ⊙严冰

      

      2003年一批刚刚从中央美院毕业的学生组织了一个无主题、无策展人、无赞助的“三无展览”,因为是12个人所以展览就叫“N12”,仇晓飞就是其中一员。到2007年,仇晓飞参加了“N12”的全部前四次展览,而今年他则选择了退出。就此,本报记者采访到了他本人。

      上海证券报:你最初的作品是以架上为主吧?

      仇晓飞:其实第一次参加“二厂时代”展览的时候,我做的是装置,是这次展览上那个蓝色房间的缩小版。做完那个展览后,我要进行毕业创作,油画系的学生是不允许以非油画材质作为毕业创作的,因此我画了《剩下的果实》和《看图识字》等各种尺寸的油画,这样选择是被动也是主动的。大学毕业后,没有钱租工作室,花几百块钱租一个小平房画画。当时同学里面,画画的都很穷,生活没有保障,心情总是不好。有一次偶然我回家翻相册,发现在看我小时候那些个相册时,心情会好很多,所以开始在画框上临摹相册。相册多大,我就做了多大的。画的过程也是我回忆的过程,让我有时间特别缓慢地回头读自己的生活,不知不觉天快黑了。这样子一两天画一个,过得很充实,帮我躲避了很多焦躁和无聊的时间。2002年到2003年,我画了整整一年多。

      上海证券报:第一次卖掉的作品是这些小画吗?

      仇晓飞:是的。第一次买我作品的是庄辉和刘晓东。那是2003年N12展览上,我的小相册作品摆了一条十几米的展线,他们看到特别喜欢。之后凯伦和钟阿城也买了一些,这批作品当时就卖掉一半,几千块钱一张。这一系列做完后,我开始画有点发黄的日记本、小的玩具模型,再到装置《快七点了》中慢慢加入灯光、环境因素,但我坚持手绘。我将它看作一个平面上的物象逐渐立起来的过程,说是装置,更是一幅画。

      上海证券报:“N12”第一次展览之后就开始和画廊合作,是吗?跟几个画廊合作过?

      仇晓飞:2003年快要参加“N12”的第一次展览的时候,我就开始和环碧堂以签约的方式合作,先以一个价格买断,规定一个最低的销售价格之后画廊再去销售。现在我实际是跟皮埃尔?胡伯的画廊合作。2006年我刚做完“黑龙江盒”的展览,那是我三年作品的大集合,几百件作品能借到的都借了回来参展。皮埃尔来看过之后我们互相就有了合作意向。之后他在FIAC博览会上就带去了我的一些“黑龙江盒”的小作品,结果很不错。2006年的时候,环碧堂曾希望能和我继续合作,但我觉得环碧堂是一个传统性质的画廊,它的运作方式跟我的想法有点出入。2007年皮力的空间转型做画廊之后,参加上海当代艺博会的时候出面带去我的作品。而国外的销售,还是皮埃尔的画廊在做。

      上海证券报:2008年在Boers-Li画廊的个展,前后准备了多长时间?

      仇晓飞:差不多是一年之前就开始做了。本来我做了一百个煤气瓶,花了大半年时间。同时也在做积木。快临近展览,荷兰的“世界新秩序”展览特别想要煤气瓶参展,所以先借给了他们。之后大部分作品是在展厅里面完成的,工作了有一个多月。

      上海证券报:这次展览中,我们看到最明显的是你的装置作品体量普遍增大,有批评说,这样难以驾驭的大型作品抹杀了你以往的情调和个人色彩,你怎么认为?

      仇晓飞:我的理解是,文革是以宏大叙述为核心做艺术,而之后的当代艺术仍然追求以宏大叙述反宏大叙述。同样还是革命,只不过对象不同。如今的当代艺术是不是可以重新深入到人的感觉和内心里去呢?我给这个个展命名为“碎落散乱”,就是和完整宏大相对抗的。

      上海证券报:“N12”第5回展,你和胡晓媛都没有参加,为什么?

      仇晓飞:到第二年、第三年,大家分别有了代理画廊,卖画不成问题,也有人愿意赞助“N12”的展览,那么它逐渐成为一个没有问题的展览了。“N12”本来就没有风格特征,如果态度也没有明确性的化,它就失去了出发时的锋芒和挑战性。

      上海证券报:那么“N12”能否作为品牌存在下去?比如不断地更新换代?

      仇晓飞:只能随意。N12是美院这一体系里面偏边缘化的一群人的松散组合,这种结合能造成如此的震撼和影响,就已经是它存在的最大意义。如今大家的想法很难特别一致,比如N12做到现在这个阶段,下一步方向在哪儿?应该变换人员还是不变换?应该每年都做还是隔几年去做?我们是特别好的朋友,忽然谈到很严肃的事情时候,意见不统一反而会互相伤害,我退出也有这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