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时事海外
  • 7:专版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专版
  • A8:期货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信息
  • D4:信息大全
  • D5:环球财讯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D105:信息披露
  • D106:信息披露
  • D107:信息披露
  • D108:信息披露
  • D109:信息披露
  • D110:信息披露
  • D111:信息披露
  • D112:信息披露
  • D113:信息披露
  • D114:信息披露
  • D115:信息披露
  • D116:信息披露
  • D117:信息披露
  • D118:信息披露
  • D119:信息披露
  • D120:信息披露
  • D121:信息披露
  • D122:信息披露
  • D123:信息披露
  • D124:信息披露
  • D125:信息披露
  • D126:信息披露
  • D127:信息披露
  • D128:信息披露
  • D129:信息披露
  • D130:信息披露
  • D131:信息披露
  • D132: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2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
    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护航
    公务员薪酬
    该不该阳光操作
    财政补贴或是避免“电荒”的次优选择
    物价控制与股价抑制
    消除粮食隐患 农业必须重新定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护航
    2008年04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梦根
      ⊙陈梦根

      

      为保持基础货币平稳增长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于4月24日公布将发行2008年第四十七期、第四十八期总量为1500亿元的中央银行票据。这是继2008年来连续三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央行实施的又一项重要调控政策。

      2008年是中国经济发展当中较为困难的一年,政府必须着力抑制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以防止物价上涨过快,同时又必须面对受国际次贷危机影响导致我国出口下降,经济增长受到拖累的威胁。为此,货币当局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应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为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保驾护航。继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是目前情况下央行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一个较好选择。

      解读和分析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货币政策,笔者认为主要应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从原则上看,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任务的要求,央行仍将继续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8.0%,涨幅比上年同期高5.3个百分点,2月份CPI上涨高达8.7%,3月份CPI涨速小幅下降至8.3%。可见,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和经济过热的压力仍然很大。此外,受国际上次贷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困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大,2008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仍然很大。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当局将紧紧围绕“两防”的要求,继续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第二,考虑到美国、英国等主要经济体受次贷危机等影响,普遍调低基准利率水平,并且市场预期存在进一步降息的可能,国内外利差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升值速度较快,国际上热钱流入的压力加大,这样就限制了央行通过加息来控制信贷过快增长的空间与可能性,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将十分谨慎地使用利率手段,央行未来将更多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道义劝告、汇率等组合政策,以稳定货币市场。

      第三,在信贷方面,央行将不仅关注信贷规模的控制,还将关注信贷结构,特别是外汇贷款问题。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贷款增速在不断回落,一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7.50万亿元,同比增长14.78%,增幅比上年末低1.32个百分点;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3326亿元,同比少增891亿元;3月份新增贷款仅有2834亿元,贷款增速降至14.8%,1季度总体新增贷款占全年3.63万亿的36.7%,由此可见,从紧的货币政策已开始初步显现效果。下一步,央行在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过快增长的同时,应该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服务业、消费等方面的信贷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在本币贷款回落的同时,外汇贷款却迅速增加,一季度外汇各项贷款增加488亿美元,同比多增462亿美元。以往,中国人民银行对外汇贷款不作规模控制,但是在当前情况下,央行可以通过道义劝告等方式对外汇贷款适度控制,防止可能存在的投机行为,以稳定货币市场。

      第四,货币当局应采取措施防止人民币过快升值。一季度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已经破了历史记录,4月10日突破7元大关。如果人民币升值速度过快,在近期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等多种因素叠加的情况下,可能会超出外贸企业的承受能力,对中国外贸出口造成明显的短期冲击。而且,我国经济增长对出口拉动依赖度很高,本币加速升值会导致出口的快速下降,从而面临经济增速快速回落的风险。

      第五,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应该协调配合,提高政策实施效果。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工具的选择、实施时机及执行效果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如果紧缩性货币政策过猛,可能将导致经济增长快速下滑的危险,因此,应该寻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例如,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来收缩流动性,抑制地产等领域的私人部门投资,同时可通过加大对农村、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扩大政府投资,实现经济“软着陆”。

      (作者系宏源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