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时事海外
  • 5:金融·证券
  • 6:信息披露
  • 7:信息披露
  • 8:金融
  • 9:时事国内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数据库
  • A10:数据库
  • A11:数据库
  • A12:数据库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2008 年 5 月 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书评
    上一版  
    pdf
     
     
      | B8版:书评
    看经济学大家如何洞明世事
    《王者的智慧》
    《奢侈品品牌管理》
    蛇口适逢袁庚 改革幸留标本
    《短线点金》(之二)
    《组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蛇口适逢袁庚 改革幸留标本
    2008年05月0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无 歌
      《袁庚传·改革现场》

      涂 俏 著

      作家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

      ⊙无 歌

      

      在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史上,袁庚是个值得靠近的名字。《袁庚传·改革现场》为读者提供了关于他的多幅近距离“照片”。1978年底,袁庚出任交通部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在李先念划拨的宝安县蛇口半岛(现深圳市南山区辖内)2.14平方公里土地上,开始破冰之旅,创建了蛇口工业区。

      不过改革总是曝光过度的。一张曝光过度的照片,影像理应充实饱满,但偏偏看起来一片白茫,细致肌理无从分辨。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就是这样,它总是被讨论、被理解、被诠释,局部却依然模糊不清。作为传记,这部书多侧面地展现了改革开放的大主题,同时它更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私人史,只是对1978年之前及退休之后的袁庚甚少涉及,作者把目光聚焦于某些特定的时间节点,把读者拉回到中国改革开放大业“开篇之章”的深圳蛇口现场,去感受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必要性及艰巨性。

      记录袁庚,无异于保存了一个具有标本意义的人物,标本所凸现的另一重意义乃是窥斑见豹。蛇口工业区属国有企业,百分之百的公有制,但袁庚却率先尝试了让三家企业脱离公有制,而成为中国最早的真正的股份制企业,这就是招商银行、平安保险公司和南山港务开发公司。即使以二十多年后的眼光来看,蛇口的改革都具有前卫水准。在蛇口干部没有铁饭碗,其级别只放在档案中,岗位职务全凭民主选举决定,薪水跟着职务走。1992年袁庚退休之后,蛇口的民主选举考评及舆论监督一下子荡然无存。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结果?袁检讨道:1981年霍英东、李嘉诚等来蛇口参观,提出入股,被婉拒,这是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如果当初就推行股份制,也不会其后一再受到莫名其妙的干预,落到如此结果。三是袁庚当政十几年,屡被斥为资本主义横行,但没有出过一例贪官。倒是1997年,蛇口有7个官员以腐败获罪入狱。

      一种通俗的说法,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如果小姑娘真的任人打扮,问题不在历史本身,而在于记录者的历史倾向。对于袁庚,很有趣之处是初到香港,曾有过带办公室副主任梁鸿坤看三级片的绯闻。绯闻是大众的鸦片,在刚刚走出“文革”泥沼的中国,袁庚的大胆实在惊世骇俗。姑且不论结果如何,我们倒是看到了一个什么都想弄明白的真实的袁庚。从另一点而言,长期在国外从事外交的袁庚,反而少受原有计划经济制度桎梏的束缚,从而能够坚持个人的理想主义高地。此为幸焉,悲焉,实难评述。真正理性地回瞻往事,考量得失,恐怕还需要更长的时间积淀。

      1998年,有位学者在一篇题为《“蛇口维新”20周年祭》的文章里说:“多年来有一个观点:中国近20年的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由最高领导发动的自我改良运动。然而,真正的事实似乎并非如此。”然后他引述袁庚的经历来证明。我想,袁庚之所以未被遗忘,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对夸大个人作用深感不安。他认为自己只不过是适逢其时,适逢其人,适逢其地,才有了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蛇口,才成就了自己的虚名。这种荣辱不惊的人生态度,业已鲜见了。

      《袁庚传》同时启示人们,虽然我们需要英雄和伟人,但更需要好的制度。主动弃位、推行议会民主制的不丹老国王辛格有句名言:“好的制度比好的国王更重要。”当政治制度渐趋民主,经济制度必然步入良性。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正是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