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中日韩为首的亚洲13国此次正式就设立初始规模为800亿美元的地区外汇储备基金达成一致,有分析认为,此举标志着亚洲国家朝着成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MF)又迈进了一步。不过,也有专家对于类似机制的实际作用以及最终能否有效运作提出质疑。
另外,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这个基金的成立和运作仍将面临不少挑战。
“关键时刻”的协议
本次亚洲13国推出亚洲共同外储基金,恰逢全球信贷危机爆发、国际金融市场持续波动之际。如同本次13国财长会议的主持人之一——越南财长武文宁所言,最新协议的达成处在一个“关键时刻”。武文宁表示,在当前全球经济因为金融市场动荡和通货膨胀加剧而面临严峻挑战之际,加强东亚地区的相互协助显得尤其重要。
业内人士称,本次的“10+3”协议,使亚洲国家朝着创建类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地区货币基金组织又迈进了一步。最新的方案将升级目前亚洲13国之间已有的总金额达800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网络,标志着亚洲金融一体化继续深入。
不过,有专家提醒说,现在还不能过于乐观,特别是考虑到美国次贷危机。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亚洲13国提出的方案,是一个新的地区性防范金融危机体系。她表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一个直接导火线,就是外汇储备短缺危机,鉴于此,亚洲地区需要一个地区性的新的金融体制。类似话题早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就已提出,只是没有人去认真解决。
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至今,除了2001年的阿根廷倒债危机,全球还没有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罗斯表示,全球从2001年至今没有发生严重金融危机,主要得益于好的政策,国际环境也稳定多了,但他也承认不同形式的危机仍可能发生。
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拉托去年也表示了同样的忧虑。在拉托看来,当前一个潜在的风险因素是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这有可能导致美元大幅贬值,引发金融市场更大范围的动荡。
“清迈倡议”的延伸
分析人士指出,本次中日韩与东盟10国达成的建立共同基金的决定,是落实和进一步加强“清迈倡议”的又一实质举措。
作为加强东亚财政与金融合作的重要内容,清迈倡议在2000年启动。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亚洲多国受到冲击,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韩国等国均遭遇资金大量外流、货币大幅贬值进而陷入严重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各国开始寻求以区域合作方式防范危机、保证金融安全的途径。于是,清迈倡议应运而生。
去年5月的京都会议期间,13国财长原则同意,使用部分外汇储备建立一个多国基金,用于应对紧急情况,但是当时未能决定基金的规模。
根据2000年5月制定的清迈倡议,亚洲各国进行了多项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以便加强货币联系,共同对抗国际货币投机活动,防范金融危机和促进地区的金融稳定与合作。
泰国财长差隆波在上周的会议上说,亚洲地区如今面对的风险,不会比10年前金融危机时期低。资金流动的不稳定性及规模都比10年前更大,所以,他认为需要一个地区性的计划,以便应付潜在风险。在1997年的上次危机期间,泰国是受到冲击最严重的一个亚洲国家。
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尽管多方对AMF十分看好,但有国内专家却表示,对于中国来说,成立类似800亿美元的地区基金实际意义不是很大,因为从防范金融风险角度来说,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有足够的应对能力。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专家易宪容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有接近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防范金融风险来说,中国自身完全有能力做到。相比之下,现在刚刚筹建的亚洲共同外汇储备基金则不过800亿美元的规模。
另外,鉴于牵涉到多个国家,这一共同基金的成立直到最终投入运作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共同主持本次13国财长会议的日本财务大臣额贺福志郎就坦承,后续谈判仍需要各方作出积极努力,共同外汇储备基金真正开始运作可能还要等到一年之后。他表示,有关储备基金的运作细节还有待进一步协商,还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最终就这项机制的框架达成一致,此后,成员国才可以开始使用。
根据亚洲13国上周达成的声明,各国将按照“循序渐进”的步骤,进一步研究如何将各国的外汇储备联合处理、由谁处理以及如何从这个联合外汇储备中提取资金给需要的国家等。
需要提出的是,类似设立AMF的动作还可能遭到IMF及美国的反对,因为本身IMF框架下就有这样一个危机救助机制,现在亚洲推出一个独立的机制有挑战IMF权威的“嫌疑”。另外,易宪容还提醒说,谁主导这一新基金也是一个问题。
最后,易宪容表示,总的来说,亚洲各国加强在对抗金融风险方面的合作的确有必要,但通过设立共同外汇储备基金这样的方式收到的效果可能会比较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