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金融
  • A4:基金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7: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公司调查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 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8 年 5 月 8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特别报道
    生死大限迫近 生存危机倒逼民企产业升级
    探索中的曙光:
    民企自救,亦需“政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生死大限迫近 生存危机倒逼民企产业升级
    2008年05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于兵兵 周鹏峰 索佩敏
      在纺织企业聚集地绍兴,市场平静之中蕴藏着产业升级风暴 摄影 于兵兵
      盛传年内部分行业将“取消退税”,业内称压力或迫纺织企业倒闭10%

      我们在记录一段历史,一段中国民企发展史,一段从“粗放”走向“集约”、从“散杂”走向“质优”的至关重要的历史。在走访全国各地、连续三期推出渐深渐入的上海证券报“民企生存困境与对策”调查后,对于这一点,我们越来越深信不疑。

      2008年,因为各种国内国外因素的制约,以民营经济体为主导的中国轻工业遭遇出口形势的急速恶化,步入前所未有的瓶颈期。年初,数千企业倒闭的消息在珠三角、长三角各地频传,纺织业等传统的出口支撑企业生存形势尤其严峻。时近年中,上海证券报再次摸底珠三角、长三角乃至环渤海地区,结论是:出口形势继续恶化,升值压力不断扩大、退税政策调整、银根紧缩和成本上升是四个主要原因。

      尽管,众多企业开始把今年为“死撑”的底线,如果”取消退税“的传言成真,企业将因为无利而停业或转产。但是,与年初不同的是,一个全面反思产业模式的气氛正在生死一线之间挣扎的民营企业中形成,压力下追求产业升级,成为活力仍在的企业们殊途同归的结局和选择。

      2008,或许将被历史定义为,一个“民企制造”的产业“思变元年”。

      ⊙本报记者 于兵兵 周鹏峰 索佩敏

      年中预言 今年就要定出生与死

      “我们很多纺织企业主打算再挺到10月,形势再没有好转,肯定考虑关门转行。”林鳞称。据介绍,今年年初以来,林鳞的公司共接到纺织品外贸定单2个,总金额仅1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90%。

      “人民币破七,退税也听说要取消,银根紧缩,成本也增加了。这生意怎么做?还有出路吗?”浙江绍兴人林鳞(化名)坐在他简易的办公室中,一脸无奈与茫然。

      28岁的林鳞是绍兴数万个纺织企业主之一,也是时下广受关注的民企“富二代”的一员。两年前,在前辈带领下进入纺织业的林鳞注册了一家香港公司,于绍兴柯桥做起了自己的纺织品出口生意。

      绍兴柯桥正是中国轻纺城所在地,也是中国最大的纺织业基地之一,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数据。而浙江省有60%的外贸依存度,绍兴纺织业是重要的贡献力量之一。

      如今,走在柯桥商业区,大大小小的纺织公司与门店鳞次栉比,但多数门庭冷落。上海证券报记者随机拜访的几家纺织公司,均仅有两三位工作人员在空荡的办公室里闲散地聊着天,谈到生意时大多如林鳞一样唉声叹气。

      “我们很多纺织企业主打算再挺到10月,形势再没有好转,肯定考虑关门转行。”林鳞称。据介绍,今年年初以来,林鳞的公司共接到纺织品外贸定单2个,总金额仅1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90%。“和圈内企业主聊天,发现一单没有的也大有人在。出口形势从来没有这么差过。现在看起来还算平静,但深水底下酝酿的大变化很快就要显现出来。”林鳞说。

      他所说的“大变化”是纺织企业全面洗牌的到来。据介绍,今年以来,一些原本在绍兴柯桥做纺织品外贸的企业已经开始纷纷转型,尤其是一些印度、韩国的外资贸易企业更是先知先觉,开始转入灯具制造,甚至手机制造等其他领域。

      “可以预测,2008年,以绍兴为主的纺织外贸企业数量将淘汰10%左右。”一位绍兴人士称。而来自广东省社科院的丁力则介绍,目前广东的轻工制造业基地东莞已经有10%的企业在洗牌过程中被淘汰。

      绍兴东莞的缩影正在各地得到回应。在刚刚落幕的2008广交会上,一位广东外贸企业人士称,今年的广交会只拿到20几张名片,来洽谈合作的采购商更是寥寥,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根据中国柯桥纺织指数、中国义乌小商品指数等重要的轻工业领域指数,第一季度,受出口贸易形势的影响,各行业外贸景气度直线走低。除纺织品外,眼镜、鞋帽、单车等商品的出口影响度都不容乐观。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是,今年第一季度纺织行业出口交货值1626亿元,增长11.1%,但增幅同比回落了4.8个百分点,化纤行业的利润甚至开始出现同比负增长。另外,整个轻工行业出口增幅普遍回落,出口交货值3704亿元,增幅回落3.4个百分点。作为外贸第一大省的广东出口额增长幅度低于全国水平,其中纺织品、服装、鞋产品的出口大幅下跌——高度依赖出口的轻工制造业民企生存告急!

      取消退税 难承受的最后一根稻草?

      根据一些人士的测算,两次调整后,纺织业的退税率为11%,但目前企业利润率不过10%左右。如果销售额11%的退税取消,等于企业利润降至零以下。这就是企业主们所谓的“致命的打击。”

      说起生意冷清的原因,林鳞十分激动,他认为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升值。今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首度破七,对于外贸企业来说,以美元结算的汇率成本在今年以来增加5%,如果按汇率政策调整初始计,成本累计增加15%。“今年如果升到6至6.5元兑换一美元,我们的汇率成本还要大大提升。”林鳞说。

      中国纺织品出口长期以来的互相压价,恶性竞争,单一企业以提高销售价格应对汇率风险的机会很少,也是原因。“我们今年已经把产品单价统一提高了5%左右,但销售已经很困难了,怎么可能继续提价。”林鳞说。

      生意不好的另一个原因是需求减少。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正在显现。“原来美国人买衬衣一买一打,现在一次买两三件,这种需求变化是有的。”一位接近外贸企业的市场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但根据纺织品企业主的介绍,从定单谈判比例来看,美国需求仍然是最大市场之一。“可能是我们的价格他们不认可,或者有比我们更优的产品和价格吧。”林鳞一脸迷惑。

      另外,银根紧缩带来的融资压力和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的毛利率缩减都是传统制造业濒临转型的原因。但相比之下,一个重要的税收政策调整可能成为压力众多外贸企业的最后稻草,这就是出口退税的取消。

      “我们从多个渠道获悉,与纺织品有关的出口退税取消已经成为必然之势,或者年内就将宣布。这对我们是最大的打击。”林鳞称。

      所谓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相关税费,也是国际上惯常使用的鼓励出口的国家税收政策之一。1994年以来,我国首次颁布相关制度,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即成为中国出口形势的风向标。

      2006年年中,在人民币升值和反倾销等国际贸易磨擦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中国出口仍直线上升,于是,在2006年和2007年,中国政府两次下调相关领域的出口退税率,一方面为缓和升值压力,一方面也有意引导企业从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的行业中思考升级蜕变。

      此后,纺织等行业的出口增幅稳步回落。到了今年4月,这种回落甚至已经到了迫使企业大量倒闭的边缘。

      根据一些人士的测算,两次调整后,纺织业的退税率为11%,但目前企业利润率不过10%左右。如果销售额11%的退税取消,等于企业利润降至零以下。这就是企业主们所谓的“致命的打击”。

      正因为如此,出口退税政策的走向成为了本月市场关注的敏感话题。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此前表示,中国出口每波动一个百分点,将影响18至20万人的就业。然而根据商务部4月30日发布的第一季度贸易情况报告,中国第一季度出口总额增幅已经有了0.9个百分点的微跌。上海外经贸委信息则显示,“今年后几个季度外贸增长形势不容乐观,也许是近十年来最困难的一年。”

      纺织业则暗中流传,彻底取消出口退税已成定局。国税总局相关领导也在近期表态,出口退税政策应该鼓励该出口的出口,不该出口的不出口,使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更多主动。市场人士猜测,“两高一资”行业必在“不该出口”之列,目前出口量巨大、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纺织、服装、箱包、玩具等行业难逃“调整”。

      但商务部也在前述报告中指出,“由于消化成本上升空间非常有限,调低轻纺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些行业的出口竞争优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产业升级 华山天险一条路

      依靠内需、做大国内市场成了很多企业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新思路。另一条路径则是开辟传统产业外的“蓝海”。一位一直关注浙江民营经济的专家表示,目前年轻一代民企商人的产业创想能力正快速提升,他们善于将传统产业和信息化结合,或敏感捕捉新经济形势下的商机。

      生存还是死亡?这对2008年的轻工业民企来说,是个问题。

      曾经依靠大量的低廉劳动力、原材料,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再配以最大限度压低价格的方式成长起来的企业主们,再也不能把他们生产的廉价布、鞋、打火机、服装、玩具、染料顺利输送到全世界各个需要廉价产品的角落了。

      这些曾经创造了一波中国民营经济神话的企业主们,他们将何去何从?

      如果说年初的企业主们还在迷茫与观望中等待政府的救助,到了年中的他们,已经开始沉下心来正式思考未来。一场与产业升级和模式创新有关的中国经济大讨论,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中国各个经济枢纽传来,上自职能部门,下至企业公民。而产业创新的成功案例也在采访中层出不穷。

      还说绍兴,同样做纺织品生产,恒美集团在绍兴被中小企业主们屡屡提及。在柯桥中心地带,绍兴纺织品科研中心大楼十分醒目,这是恒美集团为创新纺织产品专门成立的研究机构。记者辗转找到恒美相关销售人员,该人士介绍,恒美自主品牌的纺织产品已经在浙江、北京等全国很多地区设立分销机构。做大国内市场一直是这家纺织企业的主营业务。

      “现在,大量纺织企业在思考从OEM(代加工)向ODM(自主品牌)转型。提高纺织产品附加值,直接覆盖床上用品、服装等品牌终端,同时将销售主战场放在国内巨大的内需空间,这远比织布卖布和代加工海外品牌有利可图。”一位纺织业专家称。

      产业转型的另一条路径是开辟传统产业外的“蓝海”。一位一直关注浙江民营经济的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浙江年轻一代商人的产业创想能力正快速提升,他们善于将传统产业和信息化结合,或敏感捕捉新经济形势下的商机。

      传化集团是浙江一家做化工起家的大型民营企业,目前,这家企业的产业触角已经伸向现代物流与农业,而模式又有不同。“这家企业建立的物流基地没有自己的车队,仅依靠物流的信息平台和大型物流基地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全国物流信息网络,实现往返物流业务衔接,以防止‘空回’,节省成本,提高收益。就是这一点不同,他们的物流企业必将成为中国新形式的物流业巨无霸。”一位市场人士饶有兴趣地告诉记者。

      而传化集团相关人士在随后的采访中也向记者证实,目前仅这一项“公路港”创新模式,2007年为公司带来收入30亿元之巨。今年下半年,传化在苏州、成都的两个大型物流基地将投入使用。规模小、管理乱的传统物流业将迎来大变革。

      另一家创意企业是合共网。几个30岁出头的浙江人几年前想到一个点子,是把各公共场所的广告资源实现互相利用。比如一个带视频的书报架,摆放在星巴克某门店,要价1万元/年的陈列费。这看起来有些荒唐,但销售人员告诉星巴克的经理,该咖啡厅周边十个公共场所(比如某高档餐厅)可以同时拥有这样的书报架,并播放星巴克的广告。同一套说词当然可以送给对面的高档餐厅。于是,同城资源互相利用,小小的创意公司却能坐收年利,同时开发其他的广告资源。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奇怪的模式,在去年吸引了鼎鼎有名的软银和鼎辉,联手投资3000万美元。

      “如果我不做纺织了,我可能做环保建材,这是中国经济走向质量型经济的方向所在。”谈到未来,即便是林鳞也并未失去信心“纺织业的技术提升也会有很多企业在做,但是低端的重复性加工企业一定会被淘汰,市场占有率会被大企业并掉,这是大势所趋。”

      除此之外,节能开关生产企业广东百分百科技、高档服装自主品牌生产商安扬公司、甚至生产专业对酒茶、园林工具钢丝刷等等的小企业们,在采访中屡屡呈现优质的产业创新思路。

      就在企业创新的自觉意识开始萌动之际,各地政府对产业升级开始不遗余力。

      广东省经贸委主任陈冰在年初表示,广东经济虽有长足发展,但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特点仍然明显。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还称,今年重要工作任务包括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重点扶持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鼓励现有加工贸易企业增资扩产、扩大国内采购和深加工结转业务,创建自主品牌和设立研发机构。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家电、纺织服装、食品、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从数量规模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

      天津滨海新区相关领导则告诉上海证券报,担负中国经济新的发动引擎任务的天津滨海,从立意之初就定位于高科技重工业发展,并围绕此设立一系列自主研发基地和环保园区。“和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90年代的浦东不同,滨海今年面临的经济形势要求它必然不是一个唯增长论的模式,而是综合了产业升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行政体制和谐的多重创新任务。”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广东省社科院丁力教授则提醒,目前一些企业和政府把劳动密集型企业冠以科技创新的旗号,真正的企业模式更新程度差别很大。“另外,无论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如果企业仍然把大量精力放在一味的招商引资上,产业创新能力都可能受到制约。”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