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时事天下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观点评论
  • 9:时事·海外
  • 10:环球财讯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6:信息披露
  • A8:期货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盘点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市场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8 年 5 月 9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专栏
    谁将饿死全世界?
    为什么管制再严也难消弭童工
    从劳动合同法看中国的改革“彼岸”
    并非危言耸听 惟愿杞人忧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并非危言耸听 惟愿杞人忧天
    2008年05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夏业良 沈飞昊
      ◎夏业良

      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快速发展中的国家从来不缺乏新闻话题。随着北京奥运会开幕日期的临近,与奥运相关的新闻往往占据各大媒体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即便如此,近期市场物价的波动和股市行情的沉浮使得人们不得不关注和担忧今年的经济走向和生活变化,毕竟大多数人对关系到日常生活水准的物价问题更为敏感,并且大家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多多少少会波及社会其他层面。

      最近和企业家朋友聚会时,听到部分企业家担忧中国经济近期将发生重大危机的说法,他们根据自己的信息渠道和部分可获得数据,纷纷推测中国有可能发生类似20世纪30年代经济崩溃或70年代因石油危机而引发的经济滞胀那样的巨大危机,而且似乎是越分析越感到悲观和揪心,因而希望经济学家能够给予比较确切翔实的分析。

      关于类似的说法,过去十年似乎从未绝迹,国内外有关“中国崩溃论”的看法始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这次“崩溃论”重新抬头,好像并不能一笑了之。

      企业家的危机感从何而来?在人们心目中,能够被称为“企业家”的那些人,多半是先富起来者,是在今日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和社会地位的能人,其中不少人不但具有非凡的生意经,而且往往还有玲珑八方、长袖善舞、左右逢源的通天本领。他们根本无须为柴米油盐担忧,就算CPI上升到两位数,他们也不至于担忧吃不上饭。

      但是他们看到了米价的上涨,柴油的短缺,出口优惠政策的淡出,企业竞争条件的恶化,资本市场的利空和疲软,银行压缩信贷规模的约束,他们还听说粮食储备并不像媒体所报道的那样充裕,税收政策进一步恶化,新《劳动合同法》对部分行业中小企业的冲击等等,这一系列消息和猜测使他们的眉头紧锁了起来,以至于少数企业家甚至考虑自己生产和储备部分粮食,以预防不测风云。

      笔者通常不愿直接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只有经过广泛的调查和系统的数据分析,才有可能得出比较翔实可靠的结论。但被逼无奈,常常也就不得不说上几句自己的分析和看法。作为国家统计局定期征集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意见的数十位经济学家之一,笔者近年来除每年获赠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之外,每月还收到国家统计局的月度统计数据和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从相关数据和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来看,至少目前还没有出现可以支持预警信号的数据和真实迹象。

      但是从审慎的角度来看,至少国人在2008年到来以前对“奥运之年”中国经济态势的过度乐观和偏高预测,似乎大有修正的必要。首先,外部经济环境出现了一些负面因素,包括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屡创新高,美国次贷危机一波一波持续震荡,美元大幅度贬值,世界粮食市场的供给萎缩,许多国家的企业都出现利润率下降,竞争力不足的态势。

      其次,自去年明显呈现的流动性过剩以及粮、油、猪肉等日常生活用品价格的波动将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推向十年来的新高,资本市场在2007年的“信心驱动型牛市”之后,竟然一蹶不振,疲态毕现。即便近期政府的相关措施对恢复部分市场信心有所裨益,出现短期反弹行情,但仍然不抵熊力强劲的颓势。

      估计五、六 、七这三个月的行情,现在各方的调子都已经大为谨慎,能够上升一两千点已属不易,仅靠政府继续出台利好政策,要想超过六千点,恐怕难以奏效。看来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盈利回报模式,真的已经到了非进行制度性变革不可的关键阶段。如果上市公司仅把资本市场作为初始融资和扩展融资的主要手段,而继续忽略给予投资者的红利回报和送配股激励,那么企业趋之若鹜地在资本市场圈钱,“空手套白狼”式的那种“一本万利”的资本原始积累的黄金时代即将终结。

      上述多种因素都促使人们改变经济预期,并进而去积极而有效地应对。根据笔者近期的初步测算、分析和判断, 今年的CPI大概很难低于6.2%, 城镇公开登记失业率接近5%, 而GDP增长将调整到9%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同比降低6%至10%,出口额将下降8%以上。与此同时,房地产价格将进一步上升,全国平均上升水平将达到8%以上。

      可以明确地说,虽然类似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前的经济崩溃那样的危机离我们仍然很遥远,但是经济高速增长、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资本市场急剧扩展以及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大幅度稳定增长的“黄金十年”或许即将结束。

      盛世危言,或有忌讳,但利大于弊,不说不快,是以言之,而惟愿笔者所言仅为杞人忧天之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