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时事天下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观点评论
  • 9:时事·海外
  • 10:环球财讯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6:信息披露
  • A8:期货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盘点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市场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8 年 5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观点评论
    大幅度提高“违规成本”
    地方政府“救市”或化解房地产调控
    从OPEC历史看OREC前景
    上海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海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2008年05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福重
      中国人常常讲,成就大事业,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的配合。而对于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来说,上海,则是中国天时、地利、人和同具的最佳城市。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中国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王福重

      

      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巨人和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出现国际金融中心,已经不是需要再等待多久的事情。中国人常常讲,成就大事业,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的配合。而对于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来说,上海,则是中国天时、地利、人和同具的最佳城市。

      天时,在过去是“天子令诸侯”。今天就是政府政策,就是国家意志。国务院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同意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与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同时进行,因此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早就变成了国家意志,而非仅仅是地方意愿。

      天时还在于,世界不但需要一个作为制造业中心的中国,提供优质的物质产品,也需要有这样的一个金融中心,使得世界与中国更加亲近,使得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顺畅。当然中国也需要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以促进产业升级,更好地融入世界。

      地利的第一层含义是地理位置。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同时也是最发达的城市,又是中国最富庶的长三角地区的龙头,辐射范围广阔,其地理位置优越,沿海又沿江,年平均气温16度,气候温和。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先进,陆路、海运发达,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三,上海是中国仅有的几个国际航空港之一,与世界联系非常方便。

      地利的第二层含义还包括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规模。上海是中国金融交易品种最齐全的城市,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股票、外汇、期货、黄金交易都集中于此。金融交易品种多于香港,与纽约、伦敦两个超级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也毫不逊色。

      上海集中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这是人行总行的业务大本营,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银联。上海拥有840多家金融机构,上海的外资银行资产占了全国规模的60%。

      如果上海的天时、地利其它城市无法比拟的话,上海的人和优势更为明显,并最终使上海成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最佳候选。

      人和也许是最难以量化的指标,但是人和反映的是人们的期待和意愿,是最终起作用的根本性力量。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要让全世界的金融家和投资者们感到,他们是在一个适合进行金融交易的环境中,特别是周围的人对于金融有很强的适应性。上海是中国金融业发展最早的城市,1949年的时候,上海的金融交易规模就仅次于纽约和伦敦,居世界第三,比东京和香港还要大,是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所以上海人耳濡目染,天生就对金融有感觉。比如茅盾先生的《子夜》,就经常有证券交易所的情节。而且只有反映上海生活的小说、电影,才能看见这样的情景。那个时候炒股票的就大有人在。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证券市场、金融市场,也仍然是从上海起步的,这是个英明的决策。上海的市民们对于金融的情结,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社会的变迁而改变,沪上出身的著名演员潘虹10多年前主演的《股疯》不过是三十年代那一幕在新时代的翻版,而潘虹在片中饰演的角色不过是一个汽车售票员,而不是什么白领,可见金融已经成为上海市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际金融家们来到上海,就会发现他们是来到了一个正确的,适合于进行金融交易的地方。这只是人和的一个方面。

      上海具有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人和条件的另一个标志,就是“人心所向”,上海成为金融中心,是全世界的一种期待。如果上海成为这样的中心,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符合人们一直以来的预期,没有任何突兀之处。上海如今已经集中了近20万金融人才,据说还至少需要80万,而纽约现在的金融人才大约是77万。再比如,如果你问一个外资银行的领导人,他会把哪里作为进入中国的首选地,他的回答还是上海。不要忘了,当年外滩就是洋行林立,国外银行已经不是第一次回答这样的问题了。

      国际金融中心一定应该是国际化的城市,这也是人和的一个标志。国人常常抱怨上海不像一个中国自己的城市,太过洋气,跟中国特色较着劲呢。连著名的旅居海外的女作家陈丹燕重新回到上海后,也感慨上海不是想象中的中国的样子。但是,这没有什么值得特别惊讶的。上海是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受着海风的侵袭,向来对于外来的东西来而不拒,具有海派特有的包容。所以,外国人到了上海,并没有什么陌生感、不适应。这正是上海的国际化的一个标志,上海是中国最开放的国际大都市,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现在,有几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上海学习工作,上海还有5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有几十万上海人在那里与他们的外国同事朝夕相处。应该说,上海是外国人感觉最友好的中国城市之一。不同语言的人在这里和谐相处,不同文化在这里共生。

      人和不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还包括政府作为管理者,与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上海有1800多万人,管理这么庞大的人口,需要高超的城市经营和管理水平,上海把现代科技、制度优势和上海人特有的精细思维巧妙融合在一起,把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管理得井井有条,全世界的人来到这里,就会发现政府运作高效有序,法规秩序良好。美国《时代》周刊曾经把上海列为中国十大治安良好城市之首。

      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中国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