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金融工作这么多年,这是我见过的最繁杂的一次金融论坛。国家金融政要、国际机构投资人云集,希望了解中国金融的走向与机会。”在首届陆家嘴金融论坛召开前夕,上海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施海宁昨天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不由感慨。
这是“一行三会”(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与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最高规格金融论坛之一,但因为论坛落户陆家嘴,又因为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中心功能区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载体之一。浦东的金融工作,一时又成为全国甚至国际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
2006年,上海市公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五年打基础、十年建框架、二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标。近日,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在浦东新区党政干部大会上表示,浦东将聚焦陆家嘴,加快建设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不断提高浦东在上海金融发展中的贡献率和带动力。其中四方面工作包括:使陆家嘴成为国内金融机构集聚度最高、资本聚合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为重点,促进各类要素市场功能的衔接、整合和拓展,提高跨区域的辐射和服务能力;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扩大市场交易规模,提高促进企业成长、服务产业发展、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构建专业服务齐全、商务活动便捷、综合配套完善、有利于金融产业链延伸拓展的发展平台。
另外,浦东今年将重点争取CEPA4政策在浦东先行试点,对香港专业服务机构开展跨境服务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手续,提高与金融相关的各类专业服务水平。
中国金融正日益体现与世界金融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点从陆家嘴金融论坛的主题——“世界格局中的中国金融”中就可见一斑。而已经进行了18年的浦东新区金融改革探索,同样面临“深水区”的考验。
在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政策仍未开放,中国金融市场化尚处探索阶段,国际金融形势又日益繁杂的今天,浦东金融改革机会何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如何?
“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之初,金融业就是最早被提及的浦东产业重点。陆家嘴金融中心也是当时全国惟一一个以金融为中心命名的功能区。”施海宁介绍说。
当时的做法是给政策,比如,根据相关要求,外资银行在中国进行人民币业务,必须在浦东执行。在上有政策,下有动力的双向努力下,浦东新区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大踏步发展。然而,施海宁也坦言,在金融业作为国家高度管制的领域内,地方可腾挪的空间其实有限。
到2005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浦东金融改革创新带来新的机遇。“先试先行”是综合配套改革的特点。也就是说,在国家不给任何政策和资金的前提下,各行业根据需要试点创新,再上报审批。这一政策,对已经进入深水区的浦东金融工作弥足珍贵。
“先试先行”给了上海更多的创想空间,相关政府部门组织研究机构根据金融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课题调研,沟通政策层面,为企业解决问题。2005年,浦东提出“外汇9条”引领了外汇体制的创新路径。天津随后在2007年公布了开放度更高的外汇试点政策。而根据施海宁的介绍,外管局目前正在探讨外汇管理方面的第二步创新政策,可能在近期出台。
而提到综合配套改革,市场很容易想到近期另一个热点,天津滨海。OTC柜台交易等政策落户天津,令市场关注点聚集在了浦东与滨海的不同。
施海宁称,相对于深圳、北京、天津滨海来说,上海具有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和人文基础。除此之外,上海金融环境已经从最初级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水平上升到更高一层,即建设适合金融业经营和生活的和谐环境,比如法制环境、政府服务能力和效率、合适的商务成本、便捷的信息服务等。“这样的综合条件,上海是最好的。而要培育另外一个金融中心城市,政府无疑将付出更大的代价。”施海宁称。
另外,浦东金融办相关专家介绍,浦东正积极游说和吸引大型国际投行和资产管理机构总部入驻浦东,同时研究完善私募股权基金和其他私募基金的监管环境。“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将是金融市场上继银行和投行之后的新的主角。现在一个大型资产管理公司能够调动的资金数量已经超过部分银行机构。而吸引了这些资产管理公司,就是吸引了他们手中的上市公司资源和私募资金资源,可以说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上述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