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时事天下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观点评论
  • 9:时事·海外
  • 10:环球财讯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6:信息披露
  • A8:期货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盘点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市场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8 年 5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特别报道
    京津沪金融城之变局:历史与域外的双重映象
    没有硝烟的战争
    深陷次贷危机
    两大金融中心雄风渐失
    向香港靠拢
    深圳力图摆脱区域限制
    国际金融中心“权力排行榜”
    【陆家嘴,新起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深陷次贷危机两大金融中心雄风渐失
    2008年05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周良
      ⊙本报记者 朱周良

      

      去年以来集中爆发的次贷危机,让美国最引以为豪的金融产业元气大伤,这也使得本就在走下坡路的纽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作为传统的两大国际金融中心,纽约和伦敦的地位数十年来一直无人企及,只是两者之间一直在为争夺头把交椅而“斗智斗勇”。不过,伦敦同样未能在本轮席卷西方世界的信贷风暴中幸免:巴克莱等大型金融机构遭遇巨额次贷相关损失;金融市场剧烈波动,股市市值严重缩水;信贷市场流动性吃紧。专家指出,本轮始于美国次贷领域的金融危机正在促成一场国际金融格局的嬗变,伴随着美英等传统金融中心的没落,新兴经济体正日益成长为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力量。

      

      金融机构损失惨重

      次贷给美欧金融实力带来的杀伤,最直接的证据莫过于花旗等各大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巨亏,以及由此而来的外资大量入股美欧大型金融企业。

      彭博社的最新统计显示,去年年初以来,全球主要银行及券商在次贷方面的损失总额已达到3120亿美元,这些损失包括直接在次贷证券方面的损失,还有相关资产的冲减,以及杠杆贷款损失等等。

      高盛公司3月份的一份报告更估计,全球次贷相关损失预计将高达1.2万亿美元。其中尤以华尔街损失最为惨重。高盛估计,华尔街各大机构因为次贷危机而遭受的损失预计达4600亿美元,是已经公布数据的近四倍,占全球金融业损失的四成。

      在损失的排行上,花旗、美林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美国和英国的老牌金融巨头名列前茅。次贷带来的巨大损失也迫使花旗、摩根士丹利和瑞银等纷纷向以主权基金为首的外部投资人伸出求救之手。

      

      金融就业人数骤降

      次贷危机给西方金融业带来的另一冲击便是裁员。彭博社的统计显示,过去十个月以来,全球大型银行、券商的裁员人数已经达65000人。瑞银本周二宣布裁员5500人。摩根士丹利周一也宣布裁员1500人。苏格兰皇家银行上周则表示,将裁员7000人。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该国金融业目前的就业人数已比去年同期减少了6万人。其中,美林公司裁员4000人,雷曼兄弟裁员1425人,而被摩根大通收购的贝尔斯登则预计有14000名员工要被迫离职。

      纽约大学的经济学家菲利蓬认为,美国金融业自2002年开始酝酿的就业泡沫现在正趋于破灭。按照他的预测,美国金融保险业的就业人数要降到630万人左右,才符合历史正常水平,也就是说,金融业还有70万人可能面临丢掉饭碗。

      

      IPO融资活动降温

      对于纽约和伦敦这些顶尖的国际金融中心来说,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在于其作为国际融资平台的地位和吸引力。多年以来,纽约一直是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国际企业首选的海外融资平台,而近年来随着伦敦金融城和泛欧交易所的快速发展,伦敦和巴黎等欧洲城市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上市资源。

      然而,在次贷危机爆发后,随着市场波动加剧,投资人规避风险意识增强,大量融资活动不得不搁置,即便是纽约和伦敦这样的金融中心也难于幸免。

      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放弃IPO计划的公司数量达到自网络泡沫破灭以来的最高水平。共有90家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放弃或推迟了IPO,高于去年第四季度的78家。上一次出现如此多的IPO搁置还是在2001年第一季度,当时被搁置的上市交易达到93笔。

      

      纽约失意伦敦乐不起来

      《华尔街日报》日前以“美国金融业是否已过了鼎盛时期?”刊文指出,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之下,以往在美国股市、企业盈利以及整体中占据绝对多数比重的金融业,正在褪去往日的光环。文章指出,金融业在美国经济活动中的角色正在淡化,由此可能给整体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新泽西的一位美国基金经理预言,在未来几年,金融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将会明显下降。而研究机构ISI集团的分析师加拉格则认为,美国的金融业已到了一个“转折点”,不管是金融业占股市还是占GDP的比重,都已见顶。

      而在本轮危机之前,伦敦就已经显露出在国际金融中心竞争方面的优势。以伦敦金融城为中心的伦敦金融服务业,占到了英国GDP的10%左右,是英国的支柱产业。在最近几年的多项排名中,伦敦都超过了纽约,排在全球金融中心竞争力的首位。

      正当英国人准备开启香槟庆祝之时,次贷危机不期而至。面临金融机构巨亏、信贷市场流动性枯竭以及股市剧烈波动,伦敦也不得不放缓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应对危机之上。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从以往经验来看,当前这场被一些人认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很可能加速国际金融格局的演变,新的国际金融格局将由此形成。他认为,次贷危机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的旧国际金融格局的危机,同时却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参与构建国际金融新格局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