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不久前宣布,计划在未来15年内,把目前的金融区扩大一倍,同时增加甲级写字楼的供应,吸引外商和本地企业。
此举被市场广泛解读为新加坡政府力图巩固自身国际金融中心,甩开区内最大竞争者——香港的一个举措。
这两个城市多年来一直把发展金融产业,放在了首要位置,两者在金融产业方面的建树也可圈可点。
新加坡有着发达的期货市场,包括咖啡、橡胶期货、原油和燃油现货市场,在新加坡交易的日经指数和台湾期指有相当的活跃度,新加坡还有日本的利率期货交易,有欧洲美元和欧洲日元交易。
香港虽然在商品期货上略逊一截,但是香港的证券市场规模大,筹资能力强,已经成为全球筹资能力最强的证券市场之一。截至今年4月底,香港证券市场的市值达到18.8万亿港元,相当于2.5万亿美元,而同期新加坡股市的总市值为6890亿新元,相当于4921亿美元。
两个交易所的竞争
为了争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新加坡和香港在各方面都铆足了劲,最明显的就是新加坡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之间的明争暗斗。
新加坡交易所是亚太区最早上市的交易所。按照新加坡政府的设想,借助其良好的地理优势,新加坡交易所可以吸引诸多东南亚企业上市,成为可以于东京交易所并驾齐驱的一个区域性的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的发展必须依赖海外市场,吸引海外企业上市,尤其是中国内地企业到新加坡上市成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4月,新加坡交易所还开办了其惟一的海外代表处——北京代表处。
新加坡交易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3月31日,共有141家中国内地企业在新加坡上市,总市值为451亿新加坡元。但上市企业的数量和集资规模,都无法和香港相提并论。
去年共有55家内地企业赴港上市,首次发行新股的筹资额达到2474亿港元。正因为有内地企业的支持,香港交易所已经成为全球筹资能力最强的证券市场之一。
在争夺上市资源方面处于下风的新加坡交易所,却凭借其制度的灵活性,推出了诸多有中国概念的股票权证,来吸引投资者。2006年,新加坡交易所率先推出了深100EFT权证,并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海油等多只大型国企股上市首日抢发权证。去年10月,新加坡交易所还推出了首个中国股份指数——建力中国指数,希望反映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股价指数。此举被认为是与恒生国企指数相抗衡的一个产品。
面对新加坡交易所的围追堵截,香港交易所也被迫几次修改相关的上市规定。在2006年9月招商银行H股上市之前,香港修订了其上市条例,缩短了大型新股至少要20个交易日后才能申请发行权证的限制。但是在招商银行上市之日,新加坡交易所便推出了14只权证,而5个交易日后,才有招行权证在港上市。时隔一月后,当工行A+H的破冰之旅开始之前,香港交易所再次修改规则。工行上市当天,34只权证在港上市,12只相关权证在新加坡上市。
修订法律增强吸引力
为吸引更多的金融企业落户本地,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两地也不断修改相关法律,竞相为各基金公司、金融机构送上优惠大餐。
香港在2006年通过了立法会议案,对离岸基金实体豁免所得税。时任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的马时亨说,其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例如纽约及伦敦,均豁免向离岸基金征税。在吸引外来投资方面,香港基金业正面对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剧烈竞争。
其实,这一举措是因应新加坡政府推出的“政府金融激励计划”中,对海外基金设立在新加坡分支机构提供税收优惠而所作出的反应。
香港特区政府对基金公司的新优惠包括,对证监会认可的离岸基金公司(海外投资者持有基金超过一定额度,母公司受到海外监管)可以享受税收减免,其他基金公司则要根据运营模式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而基金持有人享受免税的优惠。
在新加坡,监管机构认可的单位信托基金(UnitTrust)需要缴纳少量特定的收入税。国外投资者几乎不用缴税,新加坡的个人投资者如果投资的是房地产基金或单位信托基金无须缴税,机构投资者则没有优惠。对离岸基金而言,享受免税优惠。
专家认为,打造一个金融中心,凭借一个证券交易所,或者一些新的金融产品,或者吸引金融机构入驻肯定还是不够的。考量的因素肯定更在于其对资金的吸纳和聚散能力,以及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的控制能力。
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首先是一个资金的聚散中心。要测定资金聚散功能的强弱,最好是能够分出中心的资金有多少是用于本地、多少是用于外地。但是,这种综合数据是难以获取的。因此,如能用一个直观而又粗略的指标即资金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反映资金聚散功能的强弱,那么香港优势明显。按2006年底的数据,香港股票市场的市值是GDP的10倍,新加坡股票市场的市值是新加坡GDP的5倍。国际性的资金聚散地,另一个指标,是资金来源的国际化与资金应用的国际化。这一点上香港优势明显。
但是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研究院(IMD)所发表的权威数据——2007年度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中用以考核竞争力的四大项目之中,新加坡所得到的评价都很高,排名不是持平就是上升,其中政府效率仍是世界第一,基础设施排第三,商业效率和经济表现则名列第四。在该研究院的《2007年世界竞争力年鉴》中,对新加坡的评分已从去年的90.993分提高至99.121分,香港则从96.866分降至93.541分。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两个城市的竞争还将继续,并且更趋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