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焦点
  • 5:特别报道
  • 6:焦点
  • 7:财经新闻
  • 8:广告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公司调查
  • A4:产业·公司
  • A5:观点评论
  • A6: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7:上证研究院
  • A8:广告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大全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私募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5 月 1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专栏
    所谓房产专家
    原来如此这般
    向不列颠尼亚女神
    说再见?
    量力而行,择木而处,
    方能修成正果
    美国有这样一对政敌夫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所谓房产专家原来如此这般
    2008年05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沈飞昊 ◎章剑锋
      张大伟 制图
      在房地产学术界,最可恶的并不是打着公开旗号出来招摇撞骗的学术贩子,陷阱敞开着、丑行可辨识,人人都可以绕道而行,避免跌入;最糟糕的是那些心里打着小算盘却还要努力装作胸怀天下、一副悲天悯人模样的学术混混。他们与开发商集团一起,正在蚕食公共利益。当歪论被打扮上真理的漂亮外表后,如同罪恶陷阱经过精心伪装一样。遍地都是陷阱,看上去又都不是陷阱,最是致人死命。

      ◎章剑锋

      厦门大学不动产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房地产事务专栏作家

      再伟大的学说,也不免陷于一孔之见,不可能尽善尽美。因之,再伟大的理论家,也应时刻谦谨,慎言慎行。道理说来简单,却不是人人可以做到。当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专家在共同的一方舞台上手舞足蹈时,奉行的肯定不会是这一准则。

      也就是在最近一、两年间,“专家”一词被普遍滥用。凡是就房地产问题发言的人,头上都被安了个“专家”的光环。这些光环,有一些是被别人安上去的,有一些则是毫不客气自封的。那些通过各种形式先后成为“专家”的人们,在舆论市场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俨然以“理论家”自居,极是不可一世。

      专家自有市场。这一市场受益于房地产业的起飞。人们通常喜欢将房地产业看作拉动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强调在它的上、下游,有无数行业与之牵连。专家行业显然是其中被带动之一种。我们应该将专家看作房地产的一个隶属分支行业。在最近一轮房地产业繁荣中,专家这一行当受其推动,发展到顶峰。因为房价涨了,问题多了,事情杂了,专家们便有了更多的话语机会和表演机会,当然,也就有了更多的价格寻求空间。

      专家是市场的产物。市场经济30多年,醒目的一条真理总在眼前晃动:要走市场,要寻求价格,是不能够低调的。低调就会没有饭吃,要坐冷板凳。有一些专家,艳羡外面的花花世道,耐不住寂寞,需要刻意表演,借此赢取名声,获得注意。事实竟如此荒谬,当所有的灯光、目光一齐打在这些人身上时,他们的企图竟转眼就能得逞。

      这当然不是这些专家有什么绝招,实在是他们生逢其时,天时、地利刚好占全了。在市场经济中,一般规律是,每一个利益集团都需要找到自己的代言人,这恰给了专家们钻营的机会。开发商以及开发商集团的各个主体、组织,需要的无非就是那些能说会道的嘴巴。

      专家具有工具属性。一般而言,人们对于专家都比较放心。而利益集团又希望把自己想说而无人信服的话、把他们不可示人的隐讳诉求通过一些合适的嘴巴以某种“学术味”的话语形式传导出去,形成某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基调。二者于是相见甚欢、一拍即合。

      也有另外一些专家,摇身变作了购房人群体的代言人,不要误解这些人是在仗义执言。由于在开发商集团那里没有找到市场,或是在开发商等利益集团那里谋求不到理想的价格空间,合作谈不拢,于是转而看到了购房人市场的种种潜在可利用性,因此另僻捷径,另立理论,开始为购房人群体“服务”,变身这一利益集团的代言工具,不断地利用着那些不明事理的人们的无知和天真。

      事实上,明智的人们也都清楚,为这一集团代言比为开发商集团代言要安全许多,不必面临多种风险,且受人景仰,可以名利双收。

      话说回来。市场经济波涛汹涌,使血肉鲜活的人具备了经济人理性,成了逐利动物。我们既不可以去责怪市场经济,也似乎不应过多地苛责市场经济当中的“专家”。不能去要求“专家”们守身如玉。拿谁的好处、为谁代言、替谁说话,这本身并不重要,也无损人格。与此相反,市场经济要求有立场,有态度,允许利用学识去赚取利润。只要你旗帜鲜明,不怕风险,前提是保证不损人利己,危害社会。

      但这把最基本的尺度在今天看来却是很高,显然不容易做到。当前的情况是,专家们出于逐利的需要,态度暧昧、立场摇摆、说话违心,想要赚钱又不明说,遮掩伪饰,文过饰非。就怕亮明倾向后惨遭讨伐,跌入道德绝境,因而坚持一条道走到黑,宁愿苟且,也断断不肯敞开心门。

      如此这般的专家集团与开发商集团一起,正在蚕食公共利益。凶猛的掠食者尽管不曾逐一浮出水面。但是坏处可以看见。当歪论被打扮上真理的漂亮外表后,如同罪恶陷阱经过精心伪装一样。遍地都是陷阱,看上去又都不是陷阱,最是致人死命。人人都说持有真理要为大多数人说话,最后有可能人人都不持有真理,都是在为一己私利着想为背后的利益集团说话。因为谁都搞不清楚真理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陷阱又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人看不清楚,人人就都遭殃。在房地产学术界,最可恶的并不是打着公开旗号出来招摇撞骗的学术贩子,陷阱敞开着、丑行可辨识,人人都可以绕道而行,避免跌入;最糟糕的是那些心里打着小算盘却还要努力装作胸怀天下、一副悲天悯人模样的学术混混。

      在这些“学术人”的背面,一场非理性繁荣危机正被掀起。这场危机横扫两端。一端,学术混混的存在以及他们所制造的那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论,严重吹大了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投机、混乱、欺诈等);另一端,专家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又直接由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所带动。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在膨胀,专家市场的泡沫也在不断吹大,而最后的结果会毁了这个市场。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