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在新疆最重要的奶源地乌昌(乌鲁木齐、昌吉)地区,今年2月,旺旺集团新疆总厂、新疆盛和乳业、新疆西域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维维乳业、乌鲁木齐伊利乳业、金牛公司盖瑞乳业等6家乳品企业,签订“守信之约”,将2007年10月以来企业原料奶每公斤2.9元—3.3元的收购价,降至每公斤2.8元,“下不保底”,导致奶农利益受损,一些奶农开始变卖奶牛。
在当前奶制品价格已大幅上涨,奶源供应仍然紧张的情况下,乳品企业“抱团”压价,利用自身强势地位扩大利润、转嫁风险,近乎一种挟持行为。这种所谓的“守信之约”,类似于常见的“价格联盟”,本身就可能涉嫌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14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当然,从维权的角度来看,单个的奶农如果与强势的利益集团博弈,面临着非常大的成本和数不清的难题,这或许正是相关企业联手伤农,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底气所在。但是,这种做法本身是短视且危险的,在奶源供应本身就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企业本应与奶农一起分享奶制品涨价的利润,激发他们养奶牛的积极性和信心。但是,有关企业却采取了通过“守信之约”,进一步压缩奶农收益,以实现利润扩张的目的。当奶农在受伤之余纷纷卖掉奶牛,奶源供应紧缺,相关企业还能维持正常的生产吗?显然,一旦奶源中断,最终损害的还是企业的利益。
遗憾的是,我们不能通过教育的方式让企业觉醒,也不能依靠企业的自觉让出部分利润给奶农——事实证明,这只能是一种奢望。强者天然有掠夺弱者的冲动,直到弱者本身变得强大起来,这正是自然的法则。奶农为什么弱?弱在他们是分散的,单个的,不能形成合力,这凸显了行业协会的缺位。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行业协会是农民自我保护的强大后盾。在美国、欧洲各国和日本等国,农业生产和流通领域中都建有代表农民利益、为农民服务的农产品行业协会,其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对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畜牧业为例,在德国,95%的畜牧养殖户是德国畜牧协会的会员,协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强化价格话语权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假如“守信之约”的事情发生在德国会怎样?最可能的结果是,畜牧协会发起对相关企业的制裁行动,要求所有会员停止向其供应奶源,最终,迫使相关企业提高收购价格。事实上,没有任何企业胆敢作出诸如“守信之约”这样的挑衅奶农利益的行为。除此之外,协会还提供各种信息和技术指导,以帮助会员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
在我国,由于广大农村地区行业协会缺位,使得相关企业联合损害农民利益几乎成为常态,甚至引发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鼓励农民通过组建行业协会,改变自己的弱势地位,强化在价格谈判中的话语权。同时,通过信息的共享机制,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大的收益。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屡屡针对农民的侵权行为,也有利于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