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苗燕
央行昨天发布的《2008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央行当前货币政策将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报告指出,由于2008年政府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将逐渐显现等原因,当前抑制通货膨胀存在着一些有利因素。但同时,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未来一段时间物价仍然可能高位运行。
报告认为,尽管剔除季节因素和春节因素后的通胀压力出现了下降趋势,但总体来看,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不过,央行也指出,当前抑制通货膨胀存在着一些有利因素。首先是2008年政府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从紧货币政策初见成效,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将逐渐显现。此外,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和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会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给。同时,多数制成品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报告认为,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主要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存在不确定性,一旦美元贬值态势逆转将有助于减缓全球初级产品价格上涨。
不过,报告也坦言,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未来一段时间物价仍然可能高位运行。而造成CPI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是食品涨价可能继续带动CPI上涨;此外,必要的资源价格调整及劳动力成本提升构成价格进一步上行的压力。同时,各地投资冲动依然很强,投资反弹和货币信贷扩张压力依然存在,未来生产资料价格仍然存在上涨可能。而受美元贬值及投机活跃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维持高位,也对我国形成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通货膨胀预期不稳定,也将助推通胀上升。
报告认为,我国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加强市场监管,并通过财政补贴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生活。下一步,应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增加供给、稳定预期,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提升治理通货膨胀的综合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