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财经要闻
  • 8:路演回放
  • 9:观点评论
  • 10:时事海外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7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2008 年 5 月 1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金融
    “压短保长” “滞胀”疑云增大银行信贷风险
    专家建议;上海国际应
    “能做哪块就先做哪块”
    穆迪:中资银行的房贷风险可控
    全行布控 交行打造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山东三年内
    涉农信贷全部纳入征信系统
    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剩余不合格账户另库存放、中止交易的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穆迪:中资银行的房贷风险可控
    2008年05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邹靓
      中资银行相对于房地产开发行业的敞口而言,未来12个月的展望为稳定

      ⊙本报记者 邹靓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昨日发布研究报告,认为中资银行相对于房地产开发行业的敞口而言,未来12个月的展望为稳定,原因是受评银行有足够的能力承受潜在的房地产相关信贷损失。

      穆迪副总裁、高级分析师龙燕康在题为《中资银行与房地产贷款》(Chinese Banks and Real Estate Loans)的特别评论报告中表示,过去10年中资银行在房地产行业的敞口稳步上升,但是银行将贷款业务扩展到房地产领域,尤其是住房抵押贷款,长远来看这会产生纯效益。“与此同时,房地产贷款的增长速度提高了市场对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能否充分掌握该行业风险的担忧。”

      上述报告与穆迪近期的另一份报告相符,后者认为中国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展望为负面,原因是进一步紧缩的流动性和更大的房地产价格波动而产生的风险。

      过去10年中国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增长率始终高于其他贷款,在贷款总额中的比例从1998年的不足4%升至2007年的近20%。龙燕康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有观察报告表明银行的信用管理和监控可能并未跟上房地产贷款增长的步伐,开发商通过间接获得银行贷款来避开宏观经济贷款控制。

      “实际上,银行业在房地产行业的信用风险敞口可能高于其发布的财务报告中所披露的水平。” 龙燕康称。

      穆迪在报告中称,在历史上银行面临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一个主要风险是以欺诈方式获得抵押贷款的盛行。某些开发商和借款人联合操纵信贷审批流程,并伪造相关证明与文件。此外,银行在房地产相关贷款的整体风险敞口很可能高于其财务报告所披露的水平。为了避开对房地产贷款的宏观经济控制和限制,开发商通过非房地产关联公司或更大的公司来获得银行贷款。

      另一方面,龙燕康在报告中认为,与20世纪90年代上次房地产滑坡时期同样规模的损失再度发生的可能性较低。该报告表示,几个主要的缓解因素有助于限制潜在的损失,同时2001年以来对房地产开发和抵押贷款更严格审慎的监管已帮助降低了信用风险。

      此外,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远远高于20世纪90年代,所以贷款从原计划目的转为房地产投机所造成的连锁效应比较小。家庭偿付能力也依然较高,偿还债务的能力可以控制。最后,更明确的破产机制将便于赔偿的执行,从而加速清算和价值保存。

      根据受评银行披露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住宅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敞口,穆迪已进行了压力测试。上述测试证实了房地产相关信用的严重恶化会削弱银行缓解冲击的能力,但不会消除这一能力。鉴于披露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不同,较小的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对此行业的损失更为敏感,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受影响程度则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