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财经要闻
  • 8:路演回放
  • 9:观点评论
  • 10:时事海外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7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2008 年 5 月 1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金融
    “压短保长” “滞胀”疑云增大银行信贷风险
    专家建议;上海国际应
    “能做哪块就先做哪块”
    穆迪:中资银行的房贷风险可控
    全行布控 交行打造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山东三年内
    涉农信贷全部纳入征信系统
    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剩余不合格账户另库存放、中止交易的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压短保长” “滞胀”疑云增大银行信贷风险
    2008年05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谢晓冬
      一边是渐被纳入既定轨道的信贷增速,一边是仍在高位运行的CPI。随着日前一系列最新经济数据的出炉,信贷投放总体达标的同时,经济增长本身却正隐现“滞胀”疑云。对此,专家建议,未来的宏观调控或应需更多依赖财政政策。一方面维持经济稳定增长,同时也可避免银行体系不良率反弹。

      ⊙本报记者 谢晓冬

      

      政策从紧促使银行“压短保长”

      央行数据显示,在从紧货币政策控制下,银行体系新增贷款在前四个月得到了较好控制,

      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达17965亿元,同比少增472亿元。其中,前4个月和一季度,人民币贷款总量同比增速分为14.7%和14.8%,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1.5和1.8个百分点。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却未同步回落,相反却同比多增2192亿元,同比多增33%。这一态势与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贷款渠道资金的情形相吻合。数据显示,后者同比较上年同期大幅提高了11.1个百分点,达到20.6%。

      这一变化,显示银行正在把有限的贷款更多的配置到中长期贷款领域,以谋取更高的收益。在经历去年的六次加息和年初的重定价后,中国银行业正执行近年来水平最高的贷款利率。其中1-3年期年息为7.56%,5年期以上的则达到了7.83%。6个月的则为6.57%。很显然,在既有的负债水平上,利率越高越能增加银行的利差收益,当然流动性风险也会增加。

      从最新的数据分析,各家银行确正如此采取动作,进行“压短保长”。作为工具,票据融资、流动资金贷款以及相对工商企业信贷收益率仍相对较低的房贷则成为削减的对象。央行公布的数字显示,一季度,企业票据融资减少795亿元。同期,居民户贷款比年初增加2394 亿元,同比少增928 亿元。其中,居民户消费性贷款比年初增加1233 亿元,同比少增397 亿元。

      

      经济隐现滞胀疑云

      如果说信贷的中长期化是自去年以来的一个既有趋势,那么新出现的房贷增长乏力现象则需特别关注。联合证券王晓东指出,房贷的大幅下滑表明银行已有审慎放贷的动机。

      天相投顾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石磊此前向记者表示,银行收缩房贷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支持将受到部分影响。而后者的变化则又会进一步影响到银行的开发商贷款质量。此中的关系值得特别关注。

      与此同时,也有专家指出,房贷下降意味着未来消费增长的乏力。由于连续的加息已经提升了购房者的利息成本,且通胀预期目前并未得到软化,消费者的此项需求必然受到部分抑制,而消费的疲软则会进一步减慢未来经济增速,进而影响到银行业的资产质量。

      但中长期贷款的增速则会进一步推高通胀压力。广发证券的刘朝晖指出,目前通胀的需求拉动基础仍较强。尽管在终端消费环节,价格上涨还比较温和,但由于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涨幅正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下游价格传导压力正继续加大,在此情况下,中长期贷款大幅增长会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反弹,进而进一步拉动需求,推动CPI上涨。

      很显然,既有的信贷格局正出现一方面拉低经济增速,一方面助推CPI增长的局面。滞胀疑云正初步隐现。如此情形,对于刚刚从高不良率中走出才几年的中国银行业来说,显然正面临重新加大资产减计的压力。

      对于未来经济增长中的不确定性,天相投顾发布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重点关注通货膨胀。如果经济增长放缓,而在当前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物价水平难以回落,从紧的货币政策无法迅速转变以刺激经济增长。报告因此建议,在当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各项税收增长较快,财政政策具有很大的操作空间的背景下,可通过更多地依赖于财政政策,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