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特别报道
  • 3:专版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专版
  • 7:财经新闻
  • 8:金融·证券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公司调查
  • A5:产业·圆桌
  • A6:信息披露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信息披露
  • A9:观点·评论
  • A10:专版
  • A11:信息大全
  • A12:信息大全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手册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专栏
  • B7:信息披露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私募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5 月 1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5版:维权在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5版:维权在线
    证券“打非”路不平 直面六道坎
    股票被盗卖如何维权
    隐名股东要求退还出资款未获支持
    了解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法律风险
    股民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新股发行和上市不妨打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股发行和上市不妨打包
    2008年05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徐惠芳
      ⊙徐惠芳

      

      目前,监管部门正在酝酿新股发行改革。其目的就是提高中小投资者中签比例,改变市场一度出现的“恶炒”新股现象。但从目前看,由于粥少僧多,无论未来采用增加网上申购比例,限制账户资金申购量,还是按账户申购等方法,都难以改变中签率低,中小投资者难以中签的问题。所以,要提高中小投资者中签率,遏制投机炒作新股,除了在新股发行机制改革外,同样在新股发行方式,上市选择上做出合理安排。

      笔者建议,对中小盘新股,特别是未来创业板发行上市的新股,不妨采用打包方式来进行。也就是说,改现在的小批量,多节奏的发行方式,为少节奏多批量。每个月发行1—2次,一次让8—10家新股同时发行。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每一次的新股发行量,提高中小投资者中签率。同时,也可提高发行效率,避免大资金处于常态性无序运作。同样,在新股上市时,采用少节奏多批量的形式,让8—10家公司同时上市,可以避免新股上市时被盲目炒作,让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更理智、更稳妥地选择适合的股票,从而避免盲目炒作带来的损失。

      打包发行,打包上市,可以现在的中小板市场作为试点,通过试点不断总结、改善,从而为未来创业板公司发行上市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创业板更好得成为投资者投资赚钱、企业融资发展的场所。

      ■建议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