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特别报道
  • 3:专版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专版
  • 7:财经新闻
  • 8:金融·证券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公司调查
  • A5:产业·圆桌
  • A6:信息披露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信息披露
  • A9:观点·评论
  • A10:专版
  • A11:信息大全
  • A12:信息大全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手册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专栏
  • B7:信息披露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私募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5 月 19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9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9版:观点·评论
    为“每股社会贡献值”建言
    期待对抗通胀手段多样化
    寻找中国的沃尔玛周洛华
    政府主导取代商业化才能推广地震险
    “囤地太多”已成为一根沉重的稻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期待对抗通胀手段多样化
    2008年05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陆志明
      ⊙陆志明

      

      抑制通胀、维持增长对央行来说正在变得越发迫切、艰难。中国人民银行上周发布的今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说:一季度金融运行总体平稳,货币信贷增速逐步回落,从紧货币政策取得初步成效。未来要将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预见性和有效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相对于去年中期通胀压力开始显现之时,当前的通胀构成因素正日趋复杂化,而央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空间却日渐收窄。

      具体而言,原本造成通胀压力在去年陡然增加的农产品中涨价因素不断增加,从最初的猪肉,到肉禽蛋类,再到鲜菜,直至目前新增的大米等基础粮食类。不仅涉及的面越来越广,所带来的全局性影响也日益加深。通胀压力对居民的生活影响日渐显现,因而政府监管层对治理通胀的要求与呼声必然不断提高。而与生活部类相对应的生产部类,即以PPI为代表的大宗生产资料也在国际市场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对整个CPI形成强力的冲击。再加上2008年以来华南雪灾与四川地震等自然灾害对我国经济的侵蚀,CPI高位运行已成为时下亟待解决,但又十分棘手的课题。

      探究紧缩性货币政策迟迟不能有效遏制通胀势头的原因,至少有两条:一是当前通胀因素的国际化,农产品、大宗生产资料价格定价是由国际市场决定的。而国际市场价格的大幅飙升直接带动了国内市场价格的走势,即使石油、煤炭等基础物资国家实施限价指令,但是由于企业实际生产成本的提升与政府补贴的局限,大部分基础物资、甚至最终产品的价格上涨依然难以避免。在人民币无法大幅升值、维持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此类输入型通胀使得国内紧缩性货币信贷政策仅能抑制过剩产能,但对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却无任何效果。

      二是世界各国对通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取舍不同造成了政策取向的差异,由此导致国际资金流动,并最终对货币政策构成压力。美联储以维持经济增长为主、抑制通胀为辅的政策与欧盟、中国构成了显著的差异,如此政策目标的不同必然带来政策走向上的差别。在全球性通胀加剧的情形下,美国为预防“滞胀”,抵消次贷危机带来的经济紧缩,选择了降低利率、美元贬值等刺激经济的政策,而这样的宽松货币汇率政策又驱使资金大量流入到采取提高利率,汇率升值的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国家套利。即便对于中国这样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的国家而言,对正式与非正式的游资流入也是很难有效冲销,很难防止由此产生的流动性过剩对推高国内资产价格泡沫的影响。

      由上述分析可现,我国货币、汇率政策的多目标约束虽然符合经济快速成长时期的监管要求,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往往随着通胀因素的国际化与复杂化而使得实际效果相互减弱。

      考虑到维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性,短期内建立单一目标约束的机制恐仍难实现。因而在货币、汇率政策之外寻求更多的政策搭配看来是唯一的选择。这从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同样能看出些许端倪:对冲流动性及加强信贷调控等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不断生成和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下一阶段必须加大结构改革力度,尽快在平衡增长的治本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除此之外,呼吁多年的提高内需才是在世界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外需萎缩之际,维持经济高速成长的关键。这要求国内社会保障制度与产业、信贷支持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