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口告急!融资告急!利润告急!2008年,民营企业占据最多数的中国中小企业界,特别是轻工制造业界的生存危机,非比往常。
最新数据是,4月份中国外贸顺差166.77亿美元,出口同比增速在3月份的基础上有所回落。而商务部专家预期,受对欧美贸易减速的影响,加工贸易增幅将继续回落。其中,纺织、鞋帽、家电、小商品等出口型轻工制造企业将深感压力。
另一边,受国内信贷紧缩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压力加大。各商业银行虽然有鼓励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政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因中小企业贷款数额分散,且评估审计工作繁杂,仍有大量申请被束之高阁。
在陆续推出多期系列调查后,本期,上海证券报邀请来自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专家和企业领袖在内的各相关领域人士,共聚一堂,探讨中国中小企业的产业突围和融资出路。⊙本报记者 于兵兵 周鹏峰 朱剑平
关键词 产业
让纺织业升级速度跑赢成本增加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
曾为国家发展作出重大外汇贡献的纺织行业,在本轮经济调整中遇到了几乎所有能遇到的困难: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动力、劳动力成本增加、出口退税下调、国内银根收缩、国外市场疲软。
2008年以来,全国纺织行业经济增长呈现全面放缓态势,1~2月,规模以上企业中1/3的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升,平均利润率达到8.73%;而占全行业2/3的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已由上年盈利16.41亿元变成亏损16.85亿元,平均利润率为-0.67%,其中净亏损企业达11072家。亏损面率已达23.7%,远远高于去年的14.34%。
然而,绝境中并非没有希望。以刺品行业(主要为家纺行业)为例,去年规模以上企业平均利润率为3.97%,今年1-2月有1525户企业平均利润率大于3.97%,占全行业32.94%。去年整体亏损额为488万元,今年1-2月全行业亏损额29846万元,而盈利额121443万元,三分之一的企业不仅盈利增加还消化了其他企业的亏损。
在困难面前,纺织业虽有众多小企业倒闭,但更多企业尽其所能正在由生产产业链末端向价值利润链高端进军。一些企业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增加品牌的美誉度,提高价格;一些企业减少中间销售环节,在国内或国际直接铺设终端,或增加外商订单中企业自主设计的花色品种;一些企业加快外商订单的回款时间或以美元贷款、改变结算币种等,以减少汇兑损失;另有一些企业开始尝试改变固有的销售模式。
事实上,部分重点纺织企业附加值的增长是其极明显的。如孚日集团,其“孚日大家纺”品牌逐步在国内市场上打响。1200多家专卖店、旗舰店等终端在全国陆续铺开。今年一季度,其收入达到12.7亿元,利税8082万元,利润还增长5%。去年,行业中利润率大于10%的企业平均利润率为15.25%。今年1-2月,这一数字上升至15.97%,而这一成绩是在减利因素的挤压下取得的。人民币每升值1%,收入就减少1%,出口每少退2%,利润就减少2%。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已升值18.05%。从2004年起,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7%下调到11%。仅2007年,一年全国纺织行业就消化了1600亿元的新增成本,但当年还创造了1200亿利润。如果没有附加值的提高,这样的成绩是不可想象的。
作为民生行业,纺织业面临的困难已引起国家重视,3月初,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高层几乎全部出动,前往江苏、浙江、广东、河北、山东、福建等六省调查当地的纺织业,并将调研情况及时反映给了向国务院。目前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已开始放缓,纺织业出口退税率将不再下调,但纺织行业面临的挑战最终还是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贡献率与品牌贡献率。为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将加大公共服务力度,已搭建公共技术平台,目前正在推广120项成熟技术。同时还将为行业内企业提供产品研发、人才培训等服务,减少行业“分娩”痛苦。
关键词 区域
各地要有梯度产业布局观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欧江波
去年我做了增城的规划研究。有个新塘镇,牛仔服装生产在鼎峰时曾经占全国市场份额1/3,每年都会增长20%,但到去年9月份基本没有增长了,是一个瓶颈期。
确实,最近几年,珠三角原有的轻工制造(服装,玩具,鞋)业正进入前所未有的瓶颈期。这些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三来一补”企业,以中国香港地区为出口口岸,赚一个加工费。这几年,土地成本、人工成本上升,加上国家出口退税减少,原来鼓励出口的政策变成现在的鼓励进出口平衡,整个出口导向在发生变化,还有外围市场在美国次贷影响下缩小,整个轻工业未来都将进入一个瓶颈状态。
轻工环境越来越差,但我不认为这些产业就马上需要退出,关键是怎么做。我们也看到了有一批企业已经走向品牌化、规模化,未来轻工产业会分化,可能会有相当一批中小型企业转移甚至倒闭,也会有一批中大型的企业会逆市增长。当整个市场环境逼着你优胜劣汰,这种紧张反而有可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说,哪个区域的某些产业中的企业被淘汰,主要还是市场导致的,并不是政府有意迁出一些行业。当然,现在政府在产业园区的规划中,确实也在考虑产业升级问题。就是将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有序的逐步转移,进来一些高附加值的产业。比如肇庆,目前新的产业园区基本不把玩具等类似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考虑。
珠三角以产业转移为目标的产业园概念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从实施的情况来看,量的角度可能不是很理想,但对推进区域平衡的作用还是比较好的。比如粤北的清远就发展很快,主要是广州、佛山等地的轻工制造在往清远转,像佛山陶瓷砖等。
珠三角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区域,政府的产业调控将在未来日趋明显。但我觉得产业转移某种意义上不是按政府的意志,而是市场行为。以珠三角为例,原来的工业是轻工为主,如服装“三来一补”,但现在“重工化倾向”明显,如汽车,钢铁,石化等产业的进驻。这一特点在广州、湛江、惠州都有体现。目前广州就成为全国第二大汽车城市,成绩斐然。
未来珠三角产业布局会体现三个趋势:一是“重化工倾向”明显;二是服务业发展迅速;三是轻工结构转型升级。分解到各个地方看,各种趋势体现不一样,比如服务业加快更多体现在中心城市,如广州,深圳。重型制造业也在局部区域,比如广州等沿海城市。轻工业主要集中在东莞,包括广州附近的番禺、增城。目前的贸易压力对这些地区影响是较大,但没那么悲观。为什么“三来一补”会在东莞扎根这么深,说到底是区位优势,再加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观念和制度优势。因此,东莞等地未来可能出现产业的局部转移,但一些企业一定会就地升级,我相信,新的轻工产业试点也同样会选择这样的区域来布局。
总之,从某种意义上说,产业转型升级对广东省甚至全国来说都是件大事,转型可能导致珠三角和长三角吸收就业的能力下降。如果转型升级,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会发生变化,对中高端人才和商业用地的需求加大。这些都会演变成中国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农民和城市居民人口比例,以及相应的人才结构的升级变化。
关键词 样本
东莞:支持研发 发展大集团
——东莞市民营经济发展协调办公室副主任刘国康
作为区域重要的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二线城市,东莞需要找准定位。
首先是如何认识目前东莞的形势。
2007年,东莞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0.7:58:41.3,跟西方发达国家比,第三产业占比较小。第二产业也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其中又以加工生产为主,其附加值仅为7%左右,研发、销售两头较少。
此轮转型升级确实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冲击很大。但我不认为受贸易压力的影响,东莞未来会成为空心城市。从数量来看,2001年民营单位13万家,纳税14.6亿元,今天已经超过45万家,今年1-2月份纳税就达到39.8亿元。未来可能还有轻工企业进来,另外一些出去,这不止在东莞,整个珠三角甚至长三角的轻工业实际上都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远远没有走完工业化的过程,所以,中国很多二线城市,工业必然是重中之重。
其次,东莞的现实升级困境确实有待解决。
从地方政府层面来看,服务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做四方面工作:一是选好地方支柱产业;二是依靠科技进步,这是产业升级的基础,而东莞市政府每年都会拿出10亿元支持企业研发;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四是促进大公司、大集团的发展。
在广州、深圳以及香港之间,东莞一直定位为制造业,也最适合制造业。单企业在一个地方生存有很多因素,从整体环境来看,东莞在配套、产业服务和生活环境来说,都是存在相当基础的。说到底,它的土地资源、设备资源、人才资源还在,最起码的升级转移平台是有的。
如果谈升级,大力发展研发和自主品牌是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向原有产业的上下游延伸。产业升级不是把家具、服装等传统产业迁出去,而是要遵循经济规律,向上下游延伸,比如说一服饰有限公司去年在东莞成立,因为注重设计和销售,虽然公司目前才200多人,但去年一年的产值就有一个亿,纳税800多万。另外,传统产业必须注重自己的品牌开发,同时将外销和内销结合。我看了这么多企业,如果不这么转型,只能搬家了。所以说传统行业只要找到适合他的路径,也一样可以发展得很好。
另外,产业升级也包括高附加值的加工产业的引入,比如电子、汽车配件、节能产品的开发等。总体来说,是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移,低加工向深加工转移。
现在这个趋势已经比较明显,很多企业都在做这方面的创新和努力。比如一家叫百分百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以前是做家用开关的,达到了二线品牌第一、第二的位置。但公司觉得市场有限,因此投入室内节能的开发,现在已经进入国家强制采购网。目前在此类产品的五家强制采购企业中,广东就有两家,一是百分百,一是佛山照明。
关键词 融资
中小板、创业板和私募市场将成企业新金融避险工具
——上海道邦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荣时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是出口政策调整、外需下降,以及成本上升以外的另一个主要难题。一些企业说活不下去了,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资金流了。如果讲产业升级,加大研发,甚至海外设厂,钱都是重要的前提之一。这也是郭广昌、王均金等政协委员在两会上重点提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原因。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归根结底一句话,摆脱单纯的银行依赖。这种意识的转变对中小企业家来说太重要了。
其实,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银行系统现在也在反思一刀切的弊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的信贷冲动带来市场上资金流动性过剩,从而加速通货膨胀,央行必须要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同时收紧贷款,这对资金需求紧迫的中小企业来说是雪上加霜。目前,央行虽然在多种场合提出促进中小企业贷款的说法,但各商业银行从风险和收益的双重角度考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热情仍显不足,比如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持续盈利时间短,这些导致很多企业无法达到银行的风险控制指标。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呼吁中小企业通过快速熟悉和融入资本市场实现融资。
目前,中小板上市审批加快。已有两百多家中小企业通过这个资本平台上市融资。一家近期马上就要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告诉我,中小板上市的目的绝不仅是融资十几个亿,而是从此进入和熟悉资本市场,能够运用更多融资手段,并进入现代企业正规军的行列。
从国内资本市场来说,风险最低、门槛最高的是的A股主板,其次是中小板,再次是创业板,更次是OTC,这些属于公募范畴,接下来是私募范畴,比如PE、VC等私募股权基金。可以说,中国日益丰富完善的金融产品和领域正在给中小企业提供越来越丰富的融资渠道的选择。其中,在OTC市场还未正式建立的情况下,中小板上市和寻求私募基金合作是目前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的主要方式之一。加上创业板推出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有望获得资金支援。同时,证监会也在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去年公司债券已经有9家发行。
另外,有政协委员也建议,要充分运用民间资本,探索合理的产业基金模式,甚至设立“商会基金”,使企业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互保联保”关系。
总之,从银行起步,到公私募资本市场,再到企业自身,一套完整的针对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制亟待建立、完善和创新,并设立特殊的法律规定保障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扶植。这在民营经济面临产业升级和观念突破的今天,尤其关键。
■企业连线
努力开拓国内市场
——孚日集团董事长孙日贵
在大量纺织企业走外销路径的今天,孚日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案例。早在2006年,孚日就开始为开拓国内市场做准备。作为本届奥运特许生产商和零售商,孚日正利用奥运启动之际广泛宣传自己的品牌,在国内形成了多层次销售体系,除了原有的经销代理之外,已进入易初莲花、沃尔玛、苏宁、银座等大型零售商店。另外,孚日在北京、上海、济南的旗舰店已同时开业,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专卖店、店中店等终端网络正在加紧铺设。
自主设计,生产线是挖不完的金矿
——江苏堂皇集团董事长荆玉堂
堂皇集团主要是做小机绣,由于以内销为主,所以感觉压力还不很大。我们认为,生产线是挖不完的金矿,我们正在努力实施ERP等流程控制。同时,增加产品自主设计,提高技术含量。我们企业目前仅专利产品就600多项。现在我们出口的部分90%以上的外商订单选择我们自主设计的花色品种;在结汇时采用实际汇率与预期汇率相结合的办法减少汇兑损失。目前我们正在建设江苏省纺织行业技术研发中心,申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目前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新劳动法实施报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压力。如果严格超时工作按双倍工资计,纺织业劳动力成本要增加30%左右。如果再加上五险,则社保费用支出至少要占工资支出的28%,又增加了20%多的成本。
多出口一些高技术含量产品
——海信国际营销公司总经理助理方雪玉
面对一系列不利因素,海信对策是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比如多出口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今年一季度出口数量下滑明显,但产品均价却升了34%。这主要是由于新开发的产品有高能效、变频一拖多等特点,技术含量比较高。另外,海信将2008定为国际市场启动年,目前在9至10个国家(美洲、加拿大、西班牙、埃及、南美、中东等)展开整体的品牌推广,并在欧洲设立了自己的分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寻找合作伙伴。
近亿元广告投入,提高品牌贡献度
——浙江洁丽雅集团董事长石昌佳
洁丽雅去年的利润率大约在9%左右,我们总结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品牌贡献度的提高使我们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率。但我们在品牌建设、广告方面的投入也是巨大的。2006年我们3.5亿元收入仅广告就投入了5000万元,去年我们6亿的总收入广告投入了9000万元。但我认为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