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中石油和工行等权重股跳水的带动下,上证综指连续失守20日和30日均线支撑,显示市场信心不足。
余震对市场心理有冲击
目前抑制市场行情的主要因素还是地震灾难,大地震冲击着市场脆弱心理。但由于目前局势的发展仍不明朗,此次震灾的破坏程度及后续影响仍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4月份经济数据集中公布后,在我国贸易政策主导思想逐步转变和外部需求放缓的情况下,对全年贸易顺差形势依然需要谨慎。虽然固定资产投资稍有回落,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宏观调控效果正逐步显现。但由于震灾进一步强化了部分机构对宏观经济的悲观看法,集中体现在近两周的交易中,基金整体仓位并未增加。因此,市场压力短期内仍然难以缓解,新资金入场有所顾忌。
市场热点青黄不接
上调准备金率对机构资金有所分流,通胀压力也引发机构对进一步紧缩政策的担忧,导致对货币紧缩敏感的金融和地产股热情回落。银行股在交行的带动下普遍下跌,对市场人气打击较大。震灾以来基金等机构虽积极做多,但部分大小非仍继续减持,令A股市场在低迷的人气下不堪重负。
市场一度把焦点集中在灾后重建上,与抗震救灾有关联的建筑工程和医药等板块表现活跃。灾后重建增加了该区域水泥需求量,对川内两家水泥上市公司*ST双马和四川金顶提升开工率、降低单位成本有益。同时周边企业甘肃祁连山、湖北华新水泥加大流入川内供应量,对提升上述两家公司的业绩有益。不过水泥的生产销售有很强的地域性,销售半径只有300公里,加上四川水泥市场的相对封闭性,对于离四川较远的水泥企业正面影响有限。而且灾后重建将含有更多人道和政治性责任,因此不会大幅涨价,对整体业绩可能不会构成实质性的推动。权重股方面,在油价连创新高、CPI反弹、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及震灾等多重负面因素冲击下,短期内权重股群体性疲弱表现可能拖累大盘。
市场恐慌是短暂的
虽然此次地震是新中国最大的一次地震,但对整体经济的影响有限。不过,由于四川在农业生产方面地位相对重要,而且交通运输系统遭到破坏,食品通胀可能会继续面临压力,但如果货币政策能够保持紧缩立场,通胀压力应该是短暂的,同时应该看到灾后重建将促使投资需求增长。从中外历史经验来看,灾害突袭并不能够阻挡经济增长的步伐,从中线看不能低估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正是由于震灾不会改变中国的经济增长趋势,根据国际经验,对物价产生短期冲击的幅度和时间均十分有限。
市场要回稳,除了需要市场基本面有所稳定外,也需要市场热点和量能的蓄势。由于市场化解压力需要时间,因此股指将进一步回补前期跳空缺口。从中线角度看,震荡蓄势后,市场仍有反弹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