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专版
  • 7:观点评论
  • 8:金融·证券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金融
  • A5: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6:上证研究院
  • A7:信息披露
  • A8:广 告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大全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专版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营销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5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要保持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如何配置
    对抗股市震荡
    我的投基观
    长信基金
    情系灾区客户
    新基金发行骤冷骤热的背后
    小心使用期货杠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基金发行骤冷骤热的背后
    2008年05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兴业基金 钟宁瑶
      ⊙兴业基金 钟宁瑶

      

      眼下,新基金发行频频遭遇冷场,从去年一天募集千亿的天量到如今一个月募集2亿的地量,在基金业内,许多公司也将基金发行的目标从100亿,骤降到2亿的基金成立条件,市场对新基金的前后截然两种态度,值得思考。

      有基金分析人士指出,去年到今年,基金市场就是在上演着两个循环。去年“5·30”之后,大盘一路向上,新基金发行上演一日千亿的疯狂抢购场面,基金规模迅速膨胀,百亿基金快速建仓,助推大盘走高,屡创新高的上证指数又不断吸引场外的新基民涌入,于是,基金开户数也不断放量,如此形成了看似“良性循环”的场面。

      而十月以后,大盘开始调整,尤其到了今年初以后,三个月30%以上的大幅下跌,让去年高点进入的基民深度套牢,不仅不愿加大投入,逢反弹出货的意愿不断加强。尽管今年管理层批准发行的基金数量已经超过50只,超过去年全年的基金发行数量,但从规模上看,几只新基金加在一起还不到去年的一只基金募集规模,市场上甚至出现了2亿规模的迷你新基金,这种低迷的情形如同三年前的熊市。过小的新基金规模限制了进场资金量,市场前景不明,震荡持续,很难形成赚钱效应,使得人气骤降,这就形成了另一个“恶性循环”的场面。

      罗杰斯曾经说过,投资的铁律就是正确认识供求关系,此话可谓一语中的。今年和去年两种极端现象的背后都有供求关系失衡的因素,当所有人都想入场的时候,你必定会为此支付更高的代价;当所有人都想出逃的时候,股票也好基金也罢,都成了投资者回避的对象,你也就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物极必反,去年十月以来的市场走势以及投资者的态度已经充分印证了这点。“必须独立思考,必须抛开羊群心理”,罗杰斯提醒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