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特别报道
  • B1:公司封面
  • B2:公司巡礼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 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信息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8 年 5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钱 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钱 沿
    “打包”取代“打新” 银行产品重心大转移
    点滴培养客户长期投资意识
    【解密银行理财产品】
    招行急发爱心号理财产品支援灾区
    理财,实现快乐人生的工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打包”取代“打新” 银行产品重心大转移
    2008年05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涂艳

      ⊙本报记者 涂艳

      

      随着证券市场的跌宕起伏,投资者心态的渐渐成熟,原先以周期短、收益率高、操作灵活和风险小为“四大法宝”的打新股银行理财产品正在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在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的情况下,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也更加强调理财业务的风险分层和风险提示。而就在证券、黄金、外汇等市场收益率普遍不被看好之际,银行正通过自内而外的方式整合、创新,“打包”类银行产品叫板“打新”产品,并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记者在各家商业银行的网站上发现,打新股类产品数量从3月份以来就开始猛降。根据上周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发布的一份《商业银行4月理财能力排名报告》中显示的数据:招商银行在今年3月和4月份分别发行了97和203款新产品,而排名第二的北京银行则分别为65和206款。可是两家银行的公开信息显示,招行在3月和4月只分别发行了1款产品,而在5月这个打新产品几乎被遗忘的时候虽然推出了一款名为“金葵花新股申购22期之‘新股+套利’理财计划”,而它长达1年的投资期限也更显示其投资方向侧重于未来可能推行的股指期货套利交易。另外,北京银行3至4月总共只发行了2款1年期的新股申购类产品。粗略测算一下,也就是说,至少这两家产品发行“排头兵”的新股申购类产品在近两月的发行比例为0.6%和0.7%。再看一看打新产品一贯发行甚猛的工商银行,3、4两个月共计发行了5款该类产品,跟去年证券市场行情火爆之时可谓差距甚远。

      另外,打新股类产品的收益率下降甚至是狂跌已经成为市场公认的现实,于是记者发现包括招行在内的几家银行从3月份起就不再在产品说明书中标明“预期收益率”这一款,一方面说明监管部门的市场规范效果初显,另外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市场行情对打新类产品的打击足以“致命”。

      所谓“风水轮流转”,在“打新”产品被“打包”类产品逐渐夺过第一把交椅以来,以稳健为先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关注焦点立刻被转移。

      所谓“打包”类产品,泛指将银行的信贷资产或票据资产打包设计的一类产品,由于这类产品期限较短,一般在一年以内,而且由于打包的信贷或票据资产信用级别较高,给投资者带去的投资风险远低于证券市场类产品,所以多家银行也将这类产品划入“稳健型”产品的行列。记者了解到,短短5月份,招行共计发行了这两类产品54款,北京银行为14款,建行为23款,几乎铺盖了这些银行最近一个月以来所有的热销品种。

      这类产品的流动性和较稳定的收益率是吸引稳健投资者的两个重要原因,招行杭州分行财富管理中心高级经理李彦睿表示:“票据类产品的大部分投资期限一般不超过半年,为2个月或3个月,3个月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可达4.0%至4.5%左右,高于同档期储蓄存款收益,甚至超过一年期定期存款。”而信贷资产信托理财产品也是“打包”类产品中的重头,融资的刚性需求和市场的货币供应之间的矛盾,加之市场的不稳定对部分投资者心态的影响直接催生了银行对这类产品的开发。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之间的转变,招行南京分行财富管理中心CFP胡燚认为:“这主要与市场环境、银行对自身的产品定位和投资者心态有关。”由于之前市场行情普遍低迷,银行也遭受了结构性产品大面积亏损的影响,为了回避负面效应,多数银行在此时都会回归到稳健的市场定位上来。“商业银行的特长毕竟并非投资,利用自己的资源设计一些稳健型产品也是对我们产品创新能力的一种考验。最近密集发行的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类产品就是很好的体现。”他补充道,“而出于各家银行的市场定位不一样,我们肯定不能排除商业银行根据市场大环境推出一些对自身发展贡献较大的产品,这也需要投资者做好自己的定位,过去的‘零收益’风波让他们对这个市场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