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特别报道
  • B1:公司封面
  • B2:公司巡礼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 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信息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8 年 5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金融
    超储率新低下的资金迷局:谁在拥有流动性?
    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调整及增开旗下开放式基金日常基金转换业务的公告
    渤海银行开进太原
    全国性银行雏形初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超储率新低下的资金迷局:谁在拥有流动性?
    2008年05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谢晓冬
      各家银行正主动应对从紧的货币政策,以获取更大利益 资料图
      ⊙本报记者 谢晓冬

      

      

      “我们的流动性一直还行,没感到什么特别的压力。”昨日,针对央行频繁的紧缩操作是否已给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造成压力时,记者在湖北、辽宁、山东、广东采访的几家城商行的资金部人士如上表示。

      同日,记者电话采访在山东、江苏等地的农信社,几家受访机构也普遍表示“还行”。一家拥有全国性牌照的未上市银行资金部人士亦对记者表达了类似看法。在20日准备金率再度被提高之后,最被市场担心的中小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看上去还不错。

      这似乎与统计数据不一致。就在此前十天,央行公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显示。金融系统的平均超额准备金率(以下简称超储率)已经降至三年来的新低,三月末为2%。同样,刚刚亮相完毕的十四家A股上市银行年报也显示,无论从流动性比例降低,还是从贷存比提升等因素看,银行的流动性都普遍在进一步收紧。

      一个谜题由是产生:紧缩格局下的银行体系当前的资金状况究竟为何。究竟谁的头寸紧张,又是谁在拥有流动性?持续的紧缩是否亦开始令大银行捉襟见肘,令中小银行整体面临着资金之困?

      松紧指标之辩

      “从超储率来看,银行体系已经降至三年来的新低。应该说频繁的紧缩措施已经收到一定成效,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确在收紧。”多位受访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超储率系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中超过法定要求部分与存款总额的比率,由于该部分资金可用于日常清算支付、进一步投资以及移转上缴准备金,它通常被视为银行流动性充裕与否的首要指标。

      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银行业的月均超储率是4%,而在去年,这一指标已降至2.9%,已经连续三年降低。今年3月末,更是降至2%,为历史新低。其中四大行为1.5%,股份制银行为1.3%,农信社为5.4%。“如考虑低2%的差别准备金率政策,农信社的实际超储率也很低。”一位银行业人士补充说。

      这似乎是一个确证。2006年以来,准备金率历经17次上调,已由当初的8%提升至目前的16.5%,国泰君安研究员伍永刚说,持续的紧缩不可能不对银行的流动性起到一个收紧作用:尽管外汇占款所造成的基础货币投放始终在源源不断补充。

      其他指标也为此提供佐证。2007年十四家A股上市银行年报显示,各家银行的流动性资产比例相比前一年均有大幅降低。其中有10家在40%左右的水平,而在此前在这一水平上的只有三家。监管部门的要求则是这一指标不能低于25%。

      同期各家银行的贷存比数据进一步攀升。今年一季估算,平均已达68.87%。部分规模较小的股份制上市银行甚至接近或超过了75%的监管红线。上述两项指标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以及今年初,银行业不仅把新增资金的大部投向了贷款领域,而且还把其用于中长期项目。

      中信证券此前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那些执行比较激进贷款政策的银行中,相应的债券投资规模和比例亦被压缩。而这些大多正系中小银行:其中包括部分城商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农村金融机构。

      尽管如此,降低的超储率依然是含义丰富。一家股份制银行资金部人士称:这也部分反映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水平正在提升,也即由于效率和投资预期管理水平的提高,银行觉得没有必要再保持那么高的超储水平,而是更多的将它配置到收益率更高的生息资产。

      对此观点,央行报告亦有所认同。在一季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还特别指出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市场主体预期、以及支付系统提升结算效率等因素对降低银行超储率亦有作用。从这个角度看,似乎并不能简单从超储率的降低看银行体系资金的紧张。这也部分可印证从上述各地的简单调研所获印象。

      紧缩下的分化

      不过,尽管宏观总体情况如此,并非不意味着市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虽然说我们自身流动性还比较充裕,但我们感觉大行的资金拆借意愿正在下降。”辽宁一家城商行资金部人士昨日对记者表示。

      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星期里,由于存款准备金率在5月12日的周一突然宣布上调,资金市场的利率再度被供需矛盾拉升。银行间七前质押式回购利率(R007)由5月9日的2.95%迅速拉升至20日的3.93%,上涨了近一个点。

      这使人联想起去年中石油申购期间,R007飙升的更为惊人的景象,其甚至一度超过了10%。“如果总是出现这种情况,对很多中小银行来说,之前辛苦了几个月的资产配置收益很可能一下子就被吃光。”广东一家城商行资金部人士对记者称。

      事实上,这一幕正是中国近两年来金融市场发展,机构力量格局重新改写的生动写照。在中国,数量众多的中小金融机构除了用部分存款资金做债券投资之外,还会通过在货币市场上拆借一部分来进行,并以此类谋取收益。保守的一些机构只用前者,激进一些的则倾向于多用后者。

      由于信贷利差收入依然是中国银行业当前最主要的赢利途径,去年以来的紧缩政策导致了几乎所有银行均倾向于将资金优先配置于信贷领域,从而部分挤占了中小银行的债券投资和资金拆出业务,从而使债券市场和资金拆出几乎成为大银行的独角戏。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大银行不仅网点众多吸储能力强,而且由于具备开展第三方存管业务的资格,将大批中小银行的客户吸引至其门下,大银行由此可获得大量的低成本同业存款,进而反过来支撑其资金业务。

      中信证券此前的一份研究报告亦对此提供了印证。分析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随着资金结构性变动,债券市场主要的投资主体进一步集中,全国性银行和保险公司依然是市场最主要的投资主体,而农信社等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重要性则正在降低。

      “很多时候,大行其实也并不缺资金。只是正可借准备金率上调来提高一下价格。”湖北一家城商行人士对记者分析。他表示,在此背景下,维持与大行的经常的业务合作关系,甚至是交易员之间的“私人关系”就变得格外重要。

      “一个理想的情况是超储率是在5%左右,这样我们可以随时应对准备金率的上调。但这样一来,我们的收益水平可能就会受到影响。”上述人士进而称。他解释,正是在此背景下,适当降低超储率,投资更高收益率的资产,保持与合作行的关系,保证关键时刻能借到钱就成为一个适宜的策略。

      主动的博弈

      由上可见,所谓头寸紧张,很大程度上是银行主动的投资配置选择与宏观政策博弈的一种暂时性结果。从中长期的资金总面上来看,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仍相对充裕。“如果市场需要5万亿资金,相信央行不会只让存在4.9万亿。”一家银行的资金交易员表示。

      据记者了解,这种看法成为市场当前的主流。事实上,每一次的上调短暂吃掉银行部分超储率之后,银行便能用新增存款和资产配置调整将其重新补充。“如果哪家银行临时被迫调减自己的其他资产,以应对准备金率的上调,那一定是他的投资管理水平有问题。”一位交易员对记者称。

      他表示,银行必须在当期或未来的投资计划中,对未来的准备金率上调,以及其他紧缩政策有所预期,“比如适当压缩债券投资规模、票据贴现规模、或者拆借规模”。准备金率的上调节奏可能会引起银行未来投资计划的修订,而不是使其对过去的配置进行被迫的调整。

      这里面也涉及到投资风格的调整。上述交易员称,事实上很多时候观察到大行的借出意愿淡化,并非意味着其资金紧张,而是可能其有自己的资产配置考虑。

      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银行业整体有22.5%存款被用于了债券投资,大银行则有近30%的比例。债券投资中,其中50%被投资到了央票。央票不仅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而且1年期央票4.05%的水平也远比0.99%的超储利率高许多。因此,银行完全可以在降低投资久期保持较好流动性的情况下,实现更多的收益。

      一位山东当地的农信社资金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事实上,流动性管理的压力对那些平时可能多靠拆借资金支持债券投资配置的银行来说,压力比较大。因为随着准备金率上调的不确定以及市场环境以及主体的投资策略变化,成本因素正变得更加不可控制。

      不过,他进而解释,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仍可通过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缩减久期,保持流动性的方式来进行应对。而对于习惯了信贷模式赚钱的银行来说,其压力可能来自于对这种模式的依赖。应对之策,仍是积极推进商业转型。

      “真正没压力的可能是那些除了贷款,就是简单把钱往央行一放的机构。只要吸储有保证,这些银行最轻松。但这样的银行可能会被淘汰。”上述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