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中英文化交流无疑是其中的典范,多年来留下了众多成功的案例,不过,英国驻沪总领事馆的文化领事安格文(Gavin Anderson)先生却并未津津乐道于这些案例,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强调,他们现在的工作重心已经发生了变化。那么,变化主要表现在哪里呢?
“5年前,我们做一些重大的艺术活动”,安格文提到了一些著名的例子:如大型雕塑《土地》,与上海话剧中心合作的双语话剧《李尔王》在全国巡回演出并且带到了英国,还有与上海地铁公司合作的地铁上的诗歌等。而诸如地铁上的诗歌这样的活动,将场馆艺术带到公众中,是实验性的艺术形式。安格文表示今后还会延续这样一种艺术形式。今年或明年会做一个“创意城市”的活动,让英国的艺术家通过这个活动反应城市生活,把公众场所转换为艺术场所,让更多的人来体会艺术生活。
说到创意产业,安格尔指出,英国的创意产业包括电影、传媒、建筑、音乐、电脑游戏等,从业者达200万,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英国政府对创意产业很重视,有两个专门的部门来管理,一是文化媒体和运动部(DCMS),主要管相关政策研究;第2个部门是工商企业和规章改革部(BERR),与第一个部门合作。其中BERR在英国还建立了一个对中国感兴趣的创意产业公司成立的团体,其中很多创意企业去年11月来北京参加了国际文化创意博览会。
“但是,在工作角色上,我们有了改变,不像以前那样支持重大项目,像音乐、剧院、舞台艺术等等。因为大的城市这种活动已经很成熟了。”安格文指出,未来几年的工作中心将集中在培训新的艺术家,包括策展人、艺术机构管理人员等,以支持和培养艺术家使之更好地了解英国艺术的现状,在全中国范围内与英国同行建立联系,沟通。他说:“最近一次活动,我们举办了为期10天的艺术管理人员的培训,请英国的专家来上海讲课。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也看到了上海的艺术氛围不断增强,画廊、美术馆等越来越多,我们愿意更多地参与到培训人员之中,以支持艺术的发展。”
这就是他们的改变,安格文说,他们注意到中国的民间艺术机构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缺乏技术,尤其是国际交流的经验。因此,他们认为,类似的培训项目可以长期做,可以增加频率,让英国比较有经验的机构可以面对面与中国的机构交流。他还介绍,目前,有一个“中英艺术连线”,已经工作了2年,主要似乎提供机构之间的交流,提供资金,寻找合作机会,这个项目会继续发展壮大。
安格尔还介绍,英国是第一个签约参加世博会的。英国馆的设计在上海民众中也很受欢迎,在网站上所做的问卷调查中收到了很好的反馈意见。在世博会的英国馆内,还将包括一些互动活动。另外,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将与上海博物馆合作举办世博会历史回顾展。第一届世博会就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阿尔伯特和维多利亚博物馆就是它的见证。那个城区以前是很荒凉落后的,但世博会后,政府就进行了规划,成为伦敦著名的社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