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中国经济最显著的一个变化就是改变了以前低物价的情况,实现了物价指数从低向高的转变。这一转变使得防止通胀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也使得作为通胀的主要指标的CPI引起了人们更高程度的关注。关注的话题包括通胀会不会失控,出现两位数的通胀?以及今年的通胀走势如何,是前高后低抑或前低后高?
与普遍的观点相比,我们对通胀形势看得相对乐观些。年初以来我们一直强调的一个观点是通胀洪峰在今年,CPI将维持逐季回落的走势。
商品供求和货币层面支持CPI逐季回落
讲通胀洪峰在今年,主要是基于经济周期的考虑,理论和中国实践都告诉我们,通胀是跟经济周期相伴相生的一个现象,不过在时间上看,通胀率的高点出现的时间要比经济增长率的高点晚1年甚至更长。去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了本轮增长周期以来的高点,由于价格调整的滞后效应,通胀率的高点很有可能出现在今年,全年CPI涨幅大概在6.4%左右。
认为CPI涨幅逐季回落,有技术面的考虑,但我们主要是基于商品供求和货币层面的分析。从商品供求方面看,这轮CPI上涨,其主要的推动因素是以猪肉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其价格上涨的原因在于前期价格偏低,供给下降。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和价格的上涨,部分商品供给偏紧的状况正在发生改变,例如猪肉存栏数正在恢复到合理的水平,价格上涨的压力会逐渐减轻。从货币层面看,我们的实证研究表明, CPI和M1的关系最为密切,CPI滞后于M1的变化6个月左右。在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下,从去年8月份开始,M1增长率开始回落,这也预示着从今年1季度开始,CPI涨幅也会逐渐回落。
5月CPI料在7.5%左右,甚至可能更低
从今年前三个月的实际情况看,CPI走势和我们预测的基本一致,但是4月份CPI反弹,以及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再次增加了市场对未来通胀形势的担心。基于先行指标,我们在月初预测5月份的CPI涨幅大概在7.8%左右,基本判断是“反弹不改回落趋势”,但从国家有关部门披露的5月份的实际情况看,我们估计5月份CPI涨幅在7.5%左右,甚至可能更低。导致我们调低CPI预测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震对粮食和猪肉供给影响非常有限。由于汶川大地震的灾区主要是山区,对粮食供给影响非常有限。有关资料显示,农作物受灾面积仅占全国的0.03%,对全国的粮食生产影响非常有限。由于四川是第一养猪大省,成都、绵阳等受灾区是主要的养猪地区,对全国猪肉供给的影响相对较大,但也只有0.2%。
二是粮食供求矛盾趋于缓和。从国内来看,夏粮生产和收割形势良好,有望迎来连续第5年增产。从国际来看,日本获准销售150万吨美国优质大米。这两大变化都有助于缓解粮食供给偏紧的压力,有助于减轻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
三是由于供给的改善,农产品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由于供给增加,5月份农产品价格明显回落。菜篮子农产品价格平均比上月回落了4%,猪肉、水果价格回落幅度在5%以上,鲜菜价格回落幅度超过20%。
如果我们的预测被证实,在连续3个月超过8%之后,5月份CPI涨幅将再次回到8%以下。7.5%的涨幅尽管仍然很高,但7.5%背后的含义是供求因素和货币因素等正在出现有利于控制通胀的变化,这些变化将使得担心通胀失控的管理层稍感放心,使得出台加息等紧缩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一步降低。在证券市场正在为高企的通胀压力所困扰的时候,这也许能够为证券市场带来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