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托公司亟待形成“拳头”产品
目前由于我国的信托公司仍处于发展的初级时期,还没有形成行业的拳头产品。但随着私募股权投资信托、REITs、基础设施信托、动产信托等长线业务的不断推出和完善,信托公司的差异化金融服务的特征就会凸显
⊙本报记者 但有为
信托公司在去年获得全面丰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底,54家信托公司信托资产9614亿元,增长了1.64倍(2008年4月达12000亿元);税后净利润137亿元,增长了30%。中国信托业协会秘书长陈玉鹏说,信托行业已成为金融业的四大支柱之一。近年来,信托公司已经根据自己的优势,推出了很多不同特色的受投资人欢迎的产品,今明两年这一特征会更加突出。
不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陈玉鹏也认为,信托公司目前没有形成真正行业的拳头产品,目前他们更多是在“拾遗补缺”。他建议,今年信托公司的业务可在私募股权投资、动产信托等方面重点突破。
上海证券报:截至目前,大部分信托公司已经披露2007年年报,您如何评价过去一年来信托业的发展?有何突出特点?
陈玉鹏:截至2007年底,据不完全统计:54家信托公司固有资产总额815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20%;信托资产9614亿元,增长了1.64倍(2008年4月达12000亿元);税后净利润137亿,增长了30%,信托公司税后净利润超过1亿的有30家,超过2亿的17家,超过5亿的8家,超过10亿的两家。
上述各项指标表明,信托行业已成为金融业的四大支柱之一。纵观2007年中国信托业的发展有两个特点鲜明:首先,银信合作大规模推出金融理财产品,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共有30家中资银行与29家信托公司,推出理财产品582款,金额达4000多亿人民币。其次,私募股权投资信托业务规范开展,很多信托公司都成功地发行了PE产品,收益非常高。
上海证券报:去年银监会发布了新修订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2007年也因此成为信托公司的转型年,您如何评价这一年来他们的转型效果?下一步信托公司应该怎么做?
陈玉鹏:《信托公司管理办法》 、《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自2007年初颁布实施以来也已满一年。《新办法》的颁布实施使得信托业基础性制度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利于信托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信托制度的优越性正逐步显现。中国信托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理论创新,用理论创新来科学地指导和大力地推进信托行业发展。同时信托公司不但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更要引进人才,要大力实施人才的引进战略。与此同时不断加强信托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和账户管理系统的建设。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将使信托业将迎来又一次跨越性发展。
上海证券报:去年信托公司很多业务和股市有关,今年信托公司的业务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陈玉鹏:2008年的私募股权投资信托业务会迅速发展,而且资金投向会更多元化。从已发行的私募股权投资信托资金看,主要是三类:投资Pre-IPO、投资证券以及投资REITs,他们在设计上基本都是封闭式的,期限较长,有种子项目,退出机制,设置专门的管理团队,管理团队参与投资项目或合作方入股。其设计与管理和产业投资基金或REITs方案相同。不少信托公司设计的私募股权投资信托在做目标投资前,在资金闲置时,为提高收益率,还参与上交所、深交所的新股申购以及货币基金和银行存款以获取股权增值收益。
动产信托也是信托业务一个发展趋势,由于我国信托登记制度的缺失,该项业务发展缓慢,但这项业务涉及面宽,有潜力。同时也是其他机构不容易开展的,信托公司则可以通过灵活的方式,帮助投资者选择不同的投资品种,而后进行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律的健全和人们投资意识的增强,此类信托业务会逐渐发展起来。
信托公司的业务取向划分会越来越清晰,目前由于我国的信托公司仍处于发展的初级时期,还没有形成行业的拳头产品。但随着私募股权投资信托、REITs、基础设施信托、动产信托等长线业务的不断推出和完善,信托公司的差异化金融服务的特征就会凸显。近年来,信托公司已经根据自己的优势,推出了很多不同特色的受投资人欢迎的产品,今明两年这一特征会更加突出。
上海证券报:在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下,无论是资产管理,还是年金等其他受托业务,信托公司都面对银行、保险、基金等其他金融机构的直接冲击,他们应怎样应对?
陈玉鹏:信托公司在没有形成真正的长线拳头产品之前,整个行业的市场定位是“拾遗补缺” ,是金融行业的轻骑兵。这就决定了信托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主要是合作而不是展开竞争。信托公司在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中,虽然受价格问题的困扰,但利大于弊是显而易见的。从信托业务的发展看,信托已离不开银行的销售渠道和账户管理系统。银行也离不开信托的投资功能和桥梁作用。虽然国开行和工农中建等大行都在参股信托公司,但随着银行理财功能的扩大,与信托公司的合作会进一步扩大。信托公司在开拓私募股权投资信托业务和年金等业务中,还会扩大与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合作。这将是明年和未来几年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