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专版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专版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特别报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环球财讯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2008 年 6 月 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另建还是重建? 需进行综合评估
    通货膨胀是我们必须负担的成本
    股权激励最怕念歪了经
    这两种“震不垮”股市都要
    “退地”是楼市步入调整的又一征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另建还是重建? 需进行综合评估
    2008年06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傅新
      ⊙傅新

      

      6月2日,四川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基础设施的修复以及灾后重建规划相应的安排。据悉,规划实施的时序分两个阶段:近三年(2008年——2010年)以恢复重建为主,后五年(2011年——2015年)以发展提高为主。在对灾区地质、地理评估基础上,依据灾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修复等方面,作出一个准确的判定和科学的决策。

      灾后重建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应该以最小的成本、最小的风险达到最大的效益为目标。那么,重建与另建的比较和评估就显得非常必要且重要。

      2003年12月26日,伊朗古城巴姆发生6.6级强地震,地震几乎完全摧毁了这座古城,超过4万人死亡。在地震发生后,伊朗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在巴姆一座广场废墟上发表演讲宣誓:“我们一定要恢复巴姆古城的风采。”伊朗当时的总统哈塔米也发表讲话说:“从现在起,我们需要重新面对生活,携起手来,重建这个被地震摧毁的地区。”

      但是,国际研究机构通过评估分析认为,重建这座城市的花费将远远高于建造一个新城的费用,结论是:重建远不如另建新城。但是,由于宗教、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尽管重建“所需资金难以估计”,伊朗政府犹豫再三,最终还是选择了原址重建计划。随后,世界银行提供了大量贷款,国际社会也给予了大量支持,但由于重建计划成本昂贵,重建资金缺乏,导致重建计划进展缓慢。直到现在,“市区内还有许多灾后临时搭建的简易房屋在使用,有的甚至被用作诊所和商铺;市区内出现不少烂尾楼;当地物价过高,失业率居高不下;卫生设施恢复缓慢;受损的世界级文化古迹巴姆古堡仍未得到妥善修复”。

      假如伊朗选择的是成本低得多的另建计划,结果可能要好得多。

      我国现在其实也面临着这种抉择。

      目前,我国已经决定放弃北川县城,另外选择地址建设新城。按照现有方案,北川县城废墟内的剩余建筑,将会被集中爆破,届时还会将县城两边的景家山和王家岩大山进行部分爆破,以掩埋废墟。在完成消毒和掩埋工作之后,可以随时应对上游堰塞湖大坝崩溃的危险。这种选择考虑到了现有的条件,有应急的需要。其实,早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到北川勘察的地质专家就指出,北川县城处在地震带上,周边都是滑坡体,这个地域本身就不适合建城。如果及时迁移,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地震损失。

      这次决定放弃北川县城,另建新城,更符合长久发展的要求。那么,对于其他那些地震带上的不适合居住的城镇、村庄,是否也可考虑成本更低的迁移,另建家园的问题?

      绵竹、汶川、北川、平武一带(尤其村庄),山高路险,交通不便,生存条件恶劣,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不仅面临着巨大的清理成本(一些地方由于交通不便,大型机械无法进入),也面临着巨大的重建成本。别的不说,仅建筑材料的运输就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即使完成废墟清理,在原址上重建家园,经历过大地震的人们心理上的阴影恐怕短时期内也难以消除。更大的问题是,那些生活在半山腰,因交通不便几乎与世隔绝的村镇,无法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当地民众面临着沉重的生活压力,需要政府长久的救助才能维持正常生活。

      因此,在原址重建的基础上,我们也应该经过综合评估,考虑另外一个选择,即迁移的选择。让灾区的民众向其他省市迁移,既永久性地消除了灾区民众对地震的顾虑,也能有效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和生活问题。这样做,不仅成本低,而且,能够带来更持久的社会效益,比如,使当地的原始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等。在这一过程中,也要考虑一些互补因素。比如,一些乡镇向富裕的东部地区迁移另建新城,既能解决灾区民众的就业问题,也可以缓解东部地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另建与重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事关灾区民众的安康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灾后建设的效率与成本,需在综合评估和分析后作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