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C的PE化,PE泡沫化”的当今风投界,启明创投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启明的与众不同首先体现在其不疾不徐的投资节奏上。成立两年多来,这家在中国内地掌管着两期共计5.2亿美金的VC共投了24个项目,“中国市场有很多热钱涌入,很多企业都去追项目,启明始终在稳中看项目。”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Gary Rieschel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不急于投新项目,差不多每个月投一个项目,以后我们也将保持这个节奏。”除此之外,启明的与众不同还体现在其对医疗健康产业的持续看好以及对早期企业的关注等方面。
日前,启明创投宣布完成了第二期的基金募集,募集规模为3.2亿美元,这使得它在中国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了5亿美元。在此之际,本报记者走进了启明创投位于上海的总部,对其投资团队和独特的投资理念进行了解。
看好医疗健康行业
在目前启明所涉足的四个领域(媒体和互联网、信息技术、消费品和零售业、医疗健康)中,医疗健康企业占将近1/4的比重,Gary表示,这一比重在今后肯定会增加,“目前我们计划将所掌管基金的1/3投向医疗健康产业,这一比重最高可达40%。”
对医疗健康产业的关注,首先源于启明对医疗健康行业的看好。两年前,在启明投第一家医疗健康企业的时候,中国的医疗市场还比较混乱,“当时我们预测在未来的十年,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将进行重新整合。所以在起步阶段我们就成立了一个医疗健康行业投资小组。”Gary表示。
其次,启明有一只实力超群的医疗健康行业投资团队。作为团队的主要组织者,Gary是中美两地数个领先风险基金的创始人及主要投资人, 包括软银SAIF(总部在中国)和Ignition Partners (总部在美国)。此外,团队的另外两位成员梁颖宇、胡旭波都有着医疗健康行业的运营和投资经验。“我们在成立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团队时,全中国的风投几乎没有这样的团队,如今医疗保健行业已经成为众多风投关注的焦点,但是他们都没有像启明这样既有工商教育背景又有医疗产业背景的团队。”Gary对启明的这只团队显得非常自信。
立足早期成长型企业
在经历了近些年的发展之后,相当一部分VC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倾向,最明显的表现是越来越多的VC开始更多地关注成熟期的企业。启明创投是个例外,自成立之日起,启明就将早期成长型企业列为自己的关注对象,并予以长期持续关注。
在决定向奥泰医疗投资时,这家位于成都的企业既没有产品,也没有盈利、甚至没有自主生产的资金实力,不过通过对企业管理团队、企业产品的市场空间等进行多方位的考察之后,启明毅然决定向这家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投资。“投资早期企业的风险确实很大,但回报也是很诱人的。”Gary 表示,按照他的解释,之所以选择投资早期企业,主要是由启明的团队基因决定的,“启明的很多合伙人和投资经理都有过创业经历,或在国际大公司工作过,团队的DNA决定了我们更加关注早期企业。”
为了控制早期企业的投资风险,启明有着比较严格的筛选标准。“在100家企业中,启明会对其中的20家重点关注,然后选择一到两家投资。”启明创投投资总监胡旭波表示。
启明考察企业的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要看被投企业管理团队的品质。启明非常看重管理团队的创业经验,在启明所投的企业中,CEO大都有很着丰富的创办企业的背景。三年前,Gary举家搬迁到中国,之前他曾在美国硅谷投了众多的企业,如今把过去两年在中国所投企业的CEO和硅谷所投企业的CEO相比,Gary显得相当惊诧:“中国的这些CEO比硅谷的CEO要更成熟,这是我之前根本没想到的。”此外,启明还要求被投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要有市场空间,看这些产品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对此启明也会做非常详尽的调查。
虽然投资了众多的项目,但启明目前尚没有退出的案例。不过对于退出的考虑在投资之前就已经开始了。Gary表示,启明把握退出的时机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有一至三年的盈利;另外就是看这个公司的成长性。作为一个海外的基金,国外退出的渠道可能对于启明来说会更加通畅,不过胡旭波表示,目前国内的资本市场发展的非常快,因此启明也正在研究如何在国内退出,他表示,启明目前已经开始在国内考虑以中外合资的形式投资,这类企业基本上考虑在国内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