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金融机构
  • 6:专版
  • 7:时事
  • 8:金融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公司调查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产权信息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专版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专版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6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专栏
    为了资本市场这棵大树枝繁叶茂
    穿着燕尾服去撒撒野
    房产专家,你将被谁抛弃
    高油价下的中国汽车市场机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房产专家,你将被谁抛弃
    2008年06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章剑锋 沈飞昊
      ◎章剑锋

      厦门大学不动产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房地产事务专栏作家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此乃古有之理。具体到市场层面,也不乏殷鉴。近些年间,房地产市场已被言说多时,非但不曾“因言丧市”,反而给人某种“因言兴市”的错觉。人人在说话,嘴巴一张,唾沫横飞,弄得市象喧嚷、人气颇旺。只是有一点值得思量:举目皆专家,满嘴尽空话,所谓多言不益、言多必乱,乱象丛生之时,市场必危矣。

      市场很危险,盖能自一些“专家”言论中找出蛛丝马迹。从前是研究具体经济现象的专家出来坐而论道,谈论价格和供给;后来是研究金融的和研究土地的。当购房人和一些评论人士相继加入之后,舆论界更是口水仗四起,“真神”遍地。正可谓,世间之事,向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谈房论市,口角生风。今天压你,明天压他,压来压去,还没有见谁倒下去,风反而更大,压得反而更来劲了。

      我当然不是说不允许争鸣。市场之事,人人相干,绝没有无关之人,不可能被高高挂起。只是论争来论争去,总也论争不出个所以然来。眼下的情形,真理人各一本,结果大不相同。这倒也就罢了。然而越是到后来,情况越是糟糕得可以。

      比如房价涨跌的题目,人多嘴杂,争论了四、五年,现如今还是相持不下。曾有电视台凑热闹,精心设计一档节目,分别将看跌与看涨的两派“当事专家”悉数请到现场对阵,吵了个沸反盈天。旁听的观众多有意见,一边也是甩胳膊、捋袖子,准备上阵搏杀一番。节目末了,端出创意,请台下一位特邀观众收场发言。

      据说此人精通风水,深研《易经》、八卦。“专家”们吵吵完了,没有结果,互不相服,就请这位“命理高人”给算上一卦,卜一吉凶。“高人”出场,既不课卦,也不唱念做打,只轻捻一指,闭目沉思,端的不同世俗之人。沉吟片刻,道上一声,“房价必涨”——据之后的市场形势来看,西装革履、油头粉面的风水先生不失精明,看涨一回,侥幸得以言中。但我深信,当某一天房价突然崩溃,他一定会言不中,强捻手指也不会灵验。

      一个房价涨跌的争论,已经让并且仍会继续让诸多资深“专家”颜面尽扫。这原本没什么好奇怪的,凭着感觉走、不懂市场现实或故意漠视实际、又或者倚仗着某种道德优势就可以妄下断论,有一天必然要狼狈收场。这么些年,熙来攘往、云行影从,有过那么多各色 “专家”,曾经依据种种出处不一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资料和传说,信誓旦旦地断言某年某月房价将要下跌,甚至还将这价格的下跌精确到了几成的离谱地步。如今,时过境迁回头看,发现涨、跌之争本不能出真知灼见,当年完全就是一场闹剧。曲终人散,被耍的人已经被耍,市场也惨遭蹂躏。

      看涨的“专家”面目可憎、不得人心,这个自然不肖多说。然而那些看跌的“专家”,同样不具有什么高贵品格。游戏众生的同时,他们不断地滥用民意、伤害民意,廉价地透支着自己的品格与名誉。这一些人,总是幻想着要将市场捅出几个窟窿,好标新立异,不曾想世事终究弄人,结果将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干“专家”们逐一拉下了“神坛”。

      专家是怎样被拉下“神坛”的呢?最开始的时候,天真的人们显然是相信专家的判断的。他们那言之凿凿的结论为人们呈现了一幅无比壮丽的图景,仿佛触手可及,将人们带入梦幻之中,但是时间可以检视一项言说的真伪正谬,甚至可以检验人心。连续多次的梦幻被    现实市场无情摧毁之后,有两种灾难性的反应症状会立刻呈现。

      第一,由怀疑一个“专家”开始,到所有的“专家”都会遭遇集体信任危机。“专家”们将被自己的某些不检点言论毁灭。难道不是这样吗?丧失了信任,没有了听众和市场,不就等于是在自我毁灭吗?“专家”们不断地玩火,烧完这个烧那个,最后这把火烧到自己身上。

      一定不要把听众看得那样智商低劣。事实上他们并不笨。欺骗他们一次,你是聪明的;欺骗他们两次,你则是愚蠢的。他们会报复你,反对你,摧毁你。要知道,由怀疑到彻底不信任,之间不会有太长距离。众怒一旦犯起,必不可遏止,所有专家届时都将被扔出市场。若我所言不谬,目前这已经成为一种现实。

      第二,反智浪潮会将市场摧毁,或将市场推入更危险境地。“专家”们的信口开河将不局限于以玩火自焚的形式终结,因为他们在摧毁他人信念之时,也在摧毁一整个大好市场。

      当“专家”一再失信于人时,公众将出现反智行为。这种行为具体表现在,当“专家”说房价会跌,人们已经不甘愚弄,不愿相信,反而会预期房价要涨;当“专家”呼吁暂缓买房而改观望时,人们反而会奔入市场尽早购买,以此羞辱和回击那些信用扫地的“专家”。在这场持续的“反智运动”中,将没有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