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天下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调查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8 年 6 月 1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谨防CPI回落因素被抵消 从紧货币政策保持力度
    5月储蓄存款加速回流
    新增贷款创新高 准备金率或成“常规武器”
    中信证券:输入型通胀
    增加治理难度
    流动性过剩为何压力不减
    天相投顾:
    CPI将高位缓慢下降
    美林:三因素将导致
    下半年通胀压力缓解
    前5月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4%
    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宜早进行
    价格管制短期难放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谨防CPI回落因素被抵消 从紧货币政策保持力度
    2008年06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邹靓
      张大伟 制图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CPI数据显示,5月CPI涨幅比上月大幅回落。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国内PPI上行压力以及新兴市场游资转入中国,均可能进一步抵消CPI回落因素,通胀压力将持续存在。央行为对冲流动性,也将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年内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再度上调。

      通胀压力持续存在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7.7%,涨幅比上月大幅回落0.8个百分点。5月份蔬菜、水果、肉类、油脂等价格下跌引起食品价格持续走低。

      连平表示,经过模型测算,今年下半年CPI走高压力将有所缓解。在CPI中比重较高的食品价格将继续下行;此外,2007年物价的翘尾因素在7月份之后也将逐渐减弱,“在今年前5个月平均8.1%的CPI涨幅中,翘尾因素影响的部分占到5.1%。”连平说。

      不过他认为,CPI短期内的回落并不能证明通胀压力正在减轻,“CPI从2007年年中突然上升之后,呈波浪形走向。现在的回落只是高位中的相对低位,通胀的压力将持续存在”。

      国家统计局6月11日公布的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8.2%,再次创下2004年10月份(8.4%)以来的近三年新高。连平认为,短期内PPI升幅扩大的可能性上升,而PPI的持续上涨将通过传导效应影响到CPI中非食品的价格,加大CPI后续上涨的压力。

      “目前通胀的压力主要来自国内,货币供应过多导致资产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上雪灾、地震等突发因素使得PPI面临进一步上涨压力。国际油价等大宗商品价格对国内通胀的压力不是很大,因为目前我国对国内成品油价格实行管制。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仍会增加国内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连平说。

      交通银行研究部在昨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中,仍然维持2008年全年CPI同比涨幅呈现“前高后低”走势的判断,并将CPI的全年涨幅预测调整至6%-6.5%,仍远高于4.8%的全年调控目标。

      准备金率还有上调空间

      面对国内外通胀压力加剧的复杂环境,央行数次强调反通胀的决心,并在6月7日大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7.5%。连平认为,之后央行在从紧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仍会选择数量型工具为主,近期加息可能性仍然不大。

      “加息可能导致更多短期资本流入中国,增加国内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央行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目的之一就是对冲新增外汇储备导致的流动性。如果此时再加息的话,调控力度就会过大。”交行研究报告中这样写道。

      但连平也表示,长期负利率对于解决通胀始终是个不利因素。存款准备金率影响的是资金存量和投资市场的流动性。下半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频率和幅度要观察CPI水平、境外资金流入情况、投资市场等多个因素。“进一步大幅调整的空间已经很有限。”连平预计,年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达到18%以上。

      截至4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1.76万亿美元,其中4月新增745亿美元,再次刷新今年1月新增616亿美元的月新增纪录。尽管今年以来贸易顺差规模有所回落,但外汇储备却创纪录地增长,这表明“热钱”在加速流入国内。为对冲新增外汇储备导致的流动性,央行必须加大货币政策从紧的力度。预计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将不减,信贷总量控制仍会进一步实行。

      连平补充指出,相比17%的实际信贷市场增长需求,目前的实际信贷供应增长仅为14%。考虑到实体经济的承受能力,以及地震灾区重建需要的资金投入,信贷政策可作适度调整,通过结构性调整“有保有压”地支援灾区重建、支持小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