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信息披露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地产投资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6 月 1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上证商学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上证商学院
    心智模式管理:
    如何量化幸福
    联想追随IBM:从竞争到融合
    ■管理点睛
    ■商学院链接
    追随的取舍决定成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联想追随IBM:从竞争到融合
    2008年06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暴剑光
      史丽 资料图
      1978-2008,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很多中国公司对跨国公司追随的30年。

      从1980年代联想集团对IBM、惠普的追随,到1990年代李宁对耐克、阿迪达斯的追随,再到近几年春秋航空对西北航空的追随,这种对“偶像”公司的追随,贯穿着整个新中国市场经济的历史。可口可乐、微软、宝洁、麦当劳、通用电气、索尼、星巴克、戴尔、家乐福……这些最成功的跨国公司的经营故事,也成为中国公司经营者必读案例。如果你怀疑这种追随在中国公司中的普遍性,可以调查一下拒绝MBA、EMBA的公司的比例——商学院中每天讨论的案例不就是这些跨国公司吗?

      30年过去,这些追随有成有败。现在,追随仍在继续,但是与最初的完全照搬早已不同。中国公司在与它们的“偶像”同台竞技的时候,并不总是落在下风,它们在中国本土市场的优异表现,甚至已经引来了跨国公司的追随。成功的追随者,它们走过了一条怎样的道路?《上证商学院》在此记述其中有代表性的个案。

      ⊙本报特约记者 暴剑光

      日后成为中国最大个人电脑公司的联想集团,注定与IBM——这个创造了世界第一台个人电脑的公司结下缘分。

      不过当1984年柳传志与他的伙伴在一间2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开始创业的时候,除了在中科院见过几台看起来很昂贵的IBM电脑,他对IBM并没有什么了解。他似乎也不需要了解太多,那时候他对领导的承诺是:“要做一家年产值200万元的大公司。”这一年,在遥远的美国,IBM已经开发出第一款便携式个人电脑。

      

      从代理商到竞争者

      联想集团第一个成功的产品是汉卡,解决了当时进口的电脑只能使用英文的问题,那时的IBM几乎等同于电脑的代名词,所以联想的汉卡也几乎全部是安装在IBM电脑上面。仅仅是作为电脑的附属产品,就让联想、方正、巨人这三家主要的汉卡产品提供者各自赚了一大笔钱,其中巨人的老板史玉柱更是直接喊出做“中国的IBM”的口号。在联想内部,柳传志也在接受着中科院院院长周光召“向最终办成中国的IBM前进”的激励。

      汉卡在中国IT产品史上是一个短命的产品,联想可以获得持续利润的是代理IBM电脑在中国的销售。第一次参加IBM代理大会的柳传志是没什么地位的,他坐在最后一排,没有发言机会,但是这让柳传志第一次与IBM直接打交道,开始了解IBM的管理理念。

      1987年,对IBM接触越来越多的柳传志,第一次有了对IBM的不信任的念头,因为IBM最新推出的电脑,加强了垄断策略,不再与其他技术和平台兼容。后来也被证明,IBM的确是出了一记昏招,接下来几年丢掉了很多市场份额。在当年年底,柳传志结束了与IBM的合作,转而代理兼容性更好同时价格更便宜的AST电脑——从这时起,联想就开始了后来持续近20年与IBM竞争的历史。

      当然,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IBM并没有把联想这个竞争对手放在眼里,或者根本没有把这家靠汉卡和代理起家的公司当作竞争对手。当IBM的一位副总裁在北京访问的时候,柳传志想去拜访一下也被婉拒了。

      走“贸工技”之路的联想,在贸易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AST本来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但是在联想的代理下,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却做到了第一名。事实上,AST公司80%的电脑产品都是通过联想销售到中国。在有了代理经验和销售队伍之后,1990年,柳传志决定联想要做自己的电脑。

      

      做IBM式的公司

      柳传志一直没有放弃对IBM的研究。在联想创办初期,很多人对它向“高科技”方向发展抱有期待,认为联想应该开发出中国的个人电脑芯片,有人直接批评联想不过是国外电脑公司的组装车间和销售店铺。柳传志不这样认为,1995年他向国务院相关领导汇报的时候,以IBM为例说:“现在全世界大约有2000万台个人电脑,苹果公司占的比例不到10%,其他的都是IBM。苹果机的性能远远强于IBM兼容机,但是苹果公司在全世界推广得不好,这是因为苹果公司的势能不够。也就是说,即使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再好,若销售势能不够,也是不行的。”

      这是柳传志第一次公开表示要做IBM式的公司。在当时有意做“中国的IBM”的公司中,大多都是对IBM技术的青睐,而柳传志却把重点放在了IBM对市场的把握上,这也决定了联想未来的道路。

      1990年代初期,与联想同期,中国也冒出了几家电脑公司,但是到1994年,激烈的市场竞争让这些中国公司没有了市场。一些电脑公司放弃了与跨国公司的竞争,转而与他们合作,比如四通和康柏、长城和IBM、方正和DEC等。联想没有放弃电脑市场,在这一年的3月份,专门为电脑产品成立了微机事业部。这个新的事业部,就是由后来成为联想集团董事长的杨元庆来领军。

      杨元庆找到了IBM以外的一个追随对象——惠普公司,那时的惠普已经成为仅次于IBM的个人电脑公司。杨元庆对惠普的了解,来自于他之前负责的就是联想集团为惠普电脑、打印机等产品的代理业务。其中最大的改变是,将联想电脑的直销改为分销,让代理商发挥自己的力量来帮助联想成功。这也是联想后来一直所依赖的销售体系,现在甚至已经复制到国外市场。联想内部也认为这一体系奠定了联想后来的成功。柳传志亦曾经明确表示“惠普是联想的老师”。

      

      失败的追随

      1997年,联想已经先后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份额方面,追上了它一直在追随的惠普和IBM,成为中国市场的第一名。

      这时互联网热潮突然到来。1999年,杨元庆发现自己对互联网的依赖越来越大,他也开始习惯定期在公司的网络聊天室里与员工交流。在推出“英特网电脑”的同时,杨元庆开始了投资互联网的筹划,他这次追随的是雅虎和AOL。具体而言,联想那时的计划是:成为像IBM那样的网络设备提供商,成为像AOL那样的网络服务运营商,成为像雅虎那样的网络内容提供商。为承载这个计划,联想开始投资互联网,创办了FM365。那个时候,对为互联网梦想而兴奋的联想管理层来说,IBM梦想已经不再是最主要考虑的了。

      FM365是失败的,这一次,联想追随错了方向,代价是2500万美元。

      2001年,以IBM为参照企业,麦肯锡为联想做出战略规划,提出要做“中国IT产品服务供应商”,其中的含义是,不只要像IBM那样卖电脑,还要像IBM那样卖服务。如果分别来看分拆后的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联想集团向服务转型是失败的,其标志是2004年将IT服务出售给亚信;神州数码的IT服务业务则依然在路上,在中国公司中它是IT服务的老大,但是与IBM相比依然是稚嫩的。

      

      买下“偶像”

      联想2003年换标Lenovo,2004年成为奥运顶级赞助商,2005年完成收购IBM的个人电脑部门,这是消息公布的顺序,联想内部的决策顺序其实要倒过来。

      2002年,IBM资深副总裁John Joyce向杨元庆表示IBM有意将个人电脑部门出售给联想之后,联想才有了更换更有利于打开国际市场的公司标识的计划,以及成为奥运会这个向全球传播品牌的平台的赞助商的可能,因为之前在个人电脑领域,奥运会的顶级赞助商恰好是IBM。

      根据《联想风云》一书的描述,杨元庆让公司新标识Lenovo依然使用原来标识的蓝色,是因为“他喜欢蓝色,这一点很像他心中的那个蓝色巨人——IBM”。

      尽管多年学习IBM的管理体系,但是在与IBM的PC部门合并过程中,包括杨元庆在内的管理层依然对IBM的内部运作表示了惊讶。作为联想公司的创业元老、原CFO马雪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作为公司财务负责人,最初大家只觉得这是一个管账本的人,后来才开始引入财务运作等工作内容。“原来我已经觉得我作为CFO参与的事情已经很多,但是IBM对CFO的要求期望值更多,确确实实要求你参与公司战略的制定,参与业务方向性的制定,然后到业务的监控,当然也关系到具体的财务等。”

      现在,联想已经完全拥有了它追随多年的IBM个人电脑业务,高级管理层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是来自于IBM、惠普,追随的意义已经不存在了,因为追随者与被追随者已经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