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信贷按季调控、存款准备金“月度”上调,一再强调的调控政策和一再使用的数量型工具,似乎是笼罩在商业银行头顶的一片乌云挥之不去。然而,银行板块疲软的走势与接近国际同业的估值水平并存,从紧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增长并存,2008年对中国银行业发展究竟利多还是弊多,似乎谁也说不清。
要把说不清变为说得清,那不妨把利弊双方摊开来看。
▲正方:银行业发展“利”字当头
1.2008年银行业整体税率从33%下降至25%,加之税前扣除项扩大,对银行业2008年业绩为一大利好。
2.2007年加息六次后,商业银行自2008年初执行7.47%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利差明显放大。
3.实施从紧货币政策之后,信贷资源紧缺使得银行定价能力明显提高,资金价格较2007年上调10%-20%相当普遍。
4.银行主动调整信贷结构,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提升了整体放贷利率。
5.信贷产品紧俏以及理财产品热销,带来的客观的中间业务收入。上市银行一季度财报显示该项业务保持高速增长。
▲反方:银行业发展“紧缩”堪忧
1.存款准备金率一再上调锁定了部分可用信贷资金,加上新增信贷总量控制,影响银行利差收益。
2.商业银行放贷“弃小保大”,部分中小企业资金断裂可能增加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3.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影响出口型企业经营,进而影响银行资产质量。
4.人民币升值导致商业银行承受汇兑损失,特别对外汇敞口多的商业银行影响较大。
纵观利弊双方可谓不相伯仲,不过交通银行研究部近日对银行业今年整体盈利预期做出调整,预测2008年银行业整体净利润增长在50%左右,而此前预测仅为40%。
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如何看待中国银行业的前景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宏观环境,二是货币政策。“如果银行业的发展基于宏观经济运行,目前来看各行的不良资产和不良率还都是“双降”的格局。如果是看从紧的货币政策,那么利弊各占一半,具体还要结合宏观环境。”他说。
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从上市银行一季度财报分析来看,虽然一季度各行资产增幅不高,但盈利增长仍保持了较高增速。对此连平认为,银行业正从粗放式传统经营向零售银行转型,高盈利低资产是一个良好的开始,“银行业发展整体仍是利大于弊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