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经过各方的努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打下了扎实基础。新一轮的综合配套改革应如何突破?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秘书长杨周彝。
上海证券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三年来取得了不少成就,承接前三年的探索,接下来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杨周彝:接下来重点是政府职能转换和“两个聚焦”。因为浦东的发展已经不能依靠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来带动了,必须依赖金融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具体落实就是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建设方面。
上海证券报: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应该怎么做?
杨周彝:现在政府已经提出了一些量化指标。比如对张江高科技园区,对入驻园区企业每年申报国家专利的数量、在创业板上市的数量、风险投资企业的集聚数量、小企业每年的增加数量等指标上,政府都有了明确的要求,以前这些指标都是比较虚的数字。
总的来说,下一步就是要构筑一流的创业发展环境,浦东近期要建“金梧桐工程”即建1万套白领公寓,就是有针对性地对上海的商务成本过高、房价过高,创业者无法在上海安居立业、无法引进人才推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创业者在以比较低的价位购买以后,政府以财政补贴的方式加入补贴,实际上就是在筑巢引凤。
上海证券报:新的三年发展计划提到金融体制改革,您认为金融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在哪里?
杨周彝: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是一个协调的过程,通过各种各样政策的突破,构筑中央、上海和浦东新区形成合力的组织体制保障,比如以前我们不允许外商进入的一些领域逐步进行放开。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研究如何形成合力,因为如今的改革已经不像20年前的改革,一个部门就可以决定改革的路径、方向。宏观的主管部门应该跟下面具体操作的部门进行联动,浦东承担着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和表率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每一步的改革,浦东比其他地方都要更早地面临改革的瓶颈和障碍。
上海证券报:除了金融业之外,浦东还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突破?
杨周彝:应该在政府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突破。不该管的要坚决放掉,包括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浦东在这方面是领先于全国的。其次还包括一些行政收费项目,都需要在改革过程中一步步去摸索,哪些是需要留的,哪些是需要改的,有清楚的认识。这次上海召开的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已经把某些权限下放到浦东。有些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领域的,暂时不能动,但有些是可以边报边改,还有一些小的项目可以先改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