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和稳定健康发展
(上接封一)
记者:前不久,中国证监会宣布已经启动了关于证券业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评估。作为本次对话的成果之一,中国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这项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有关证券业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政策建议。请问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尚福林:中国资本市场自建立之初就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开放,并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证券业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与其发展水平是基本相称的。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证券业和资本市场的现行开放政策及其实施效果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是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政策、有序推进证券业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奠定基础。
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始终是中国资本市场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一个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新兴市场,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需要充分考虑与整体经济的开放相适应,与整个体制的改革相配合,与金融市场的开放相协调。我们知道,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在引进管理技术、促进竞争和创新、改善市场服务、促进市场发展、提升我国证券经营机构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国际经验表明,过度和过快的开放会导致潜在金融风险、对资本市场形成冲击。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继续按照“循序渐进、安全可控、竞争合作、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以积极务实的态度,适时适度地扩大证券业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去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主要股票市场出现较大波动,不少大型跨国金融机构遭受巨额损失,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同时,国内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证券经营机构整体实力还比较弱小,市场快速发展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将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及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联系,深入分析评估各项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效果、风险隐患、利弊得失和外部环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政策,逐步提高我国证券业和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记者:在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中方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公司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这次对话中,我们又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的形式在中国的交易所上市。
请介绍一下相关考虑。
尚福林: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规模扩张明显加速。跨国公司立足于全球范围从事市场经济活动,实施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全球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和重组。在新一轮的生产要素全球配置中,资本、信息、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便利,范围也更加扩大。通过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推动全球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逐步引导和推动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司在境内上市,将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使资本、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向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流动。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优质境外公司来华上市,还将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并有利于我国投资者分享跨国公司的增长成果。在境外公司来华上市方面,中美双方都同意将进一步加强监管合作。
尚福林主席还表示,今后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时期。在我国国民经济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建设一个功能健全、安全高效的资本市场,对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不断提高我国在全球化环境下的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而言之,我们要立足国情,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考虑和谋划资本市场的发展定位。在全球化背景下,统筹兼顾、内外结合,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