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公司调查
  • 5:金融·证券
  • 7:时事
  • 8:路演回放
  • A1:公司封面
  • A2:特别报道
  • A3:上市公司
  • A4:产业·公司
  • A5:观点评论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股金在线
  • B4:股民学校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营销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6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专栏
    灾后争议撞击主流价值观
    拉瑟特走了,
    美国主流媒体
    公平更少了
    开发商身段渐放软 楼市还能挺多久
    伦敦“哈莱姆”在多元化下新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开发商身段渐放软 楼市还能挺多久
    2008年06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章剑锋 沈飞昊
      ◎章剑锋

      厦门大学不动产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房地产事务专栏作家

      楼市形势正变得越来越糟。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虽然主流开发商们眼下还没有走到寅吃卯粮的地步,但我们已经目睹了这样的景象:一年之前还倨傲无礼的开发商们,现在非常愿意掏钱换取报纸的广告版面,借此告诉人们,如果现在从他们那儿购买房子,那么投桃报李,会给予相当丰厚的回报,比如获赠价值超过10万的轿车。

      出现在北京的这则报纸广告,真实地折射出开发商们的焦虑之心和险恶处境:如果在短期之内无法挽回人心,要么坐待衰败,要么同业贱卖,这似乎是目前可以看到的唯一两条可行之路。

      重要的不是那些从来就无力支付的早就绝望了的未入市群体,而是大多数曾经试图举债购买的人们,他们现在终于逐渐停止了因为不明缘由的惊吓而导致的疯狂、冲动的步伐,变得犹疑起来。这些曾经备受惊吓的羊群们,如今开始安静下来。

      除此之外,在投资者和炒买者中间怀疑情绪开始滋长。风水转得真快,当前这样一个时刻,持有房产已不再一件幸福和荣耀的事情,多数人对此产生了困惑。持有房产简直就像手握炸弹,引线却不由自己掌握。问题就是这样,持有得越多、越久,在这种不确定的环境里就越是危险。谁也无从预料何时会被哪一种外力引爆。整体市场的趋于冷寂,实在就是一个明显而危险的信号,显示那些持有房产的专业炒家和投资人士正身处险境,谁持有越多房产,谁将面临相应的不幸。

      投资者和炒买者的信心流失,将对市场产生致命性的重创。这些市场的强硬支撑力量正被 瓦解。他们会采取一些孤注一掷的行动。五月已过,往常年份同期的火红市场景象不复再现,预计这些绝望的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会加紧抛售。因为谁都想尽快脱离险境,远离不确定风险。

      炒买资本的这最后一波疯狂将把市场拖入深渊。从前这些人是疯狂地吃进,未来将是疯狂地抛出。市场因疯狂而兴盛,也将因疯狂而没落,何其的宿命?这充分说明市场经济的某种内在的因果逻辑,施之以疯狂,必将遭到疯狂的回报。炒房者的抛售,将迫令开发商走上倾销自保的路途。

      目前还看不到局势的好转,或者应该说坏的预兆才刚刚开始,谁也说不清会如何恶化下去。这不仅仅取决于从紧的货币政策,也与外部的客观事件有着紧密关联。现时来看,四川大地震就是一个与之有紧密关联的外部事件。它至少会在一个时期内对人们那种传统的居家置业观念造成颠覆。有数据证明,中国西部的房产市场已经出现了动摇,因为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已经改变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置业观。心有余悸的人们还没有从地震的极大恐惧中摆脱出来,价值观系统可能已被摧毁,正在小心翼翼地反省自己是否应该继续走从前那条也许是错误的老路——毕生的辛苦,换回来的可能只是一堆毫无利用价值的废墟。开发商的生意焉能不惨淡!

      房地局不得不出面为购房人做心理疏导工作,从北京等地邀请建筑专家去为购房人讲解地震对于建筑的危害,告诉他们这并不全是致命的,地震并不可怕。这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最富戏剧性的一幕,也是房地局最为恪守职责的表现。只是房地局业者内心也显得过于紧张,却没有人为房地局业者做心理扶助。所以,在我看来,要这些忐忑不安的人去为另一群同样心神不定的人去做心理疏导,想来很难有什么令人满意的效果,倘能不给本就摇摇欲坠的市场再蒙上又一层阴影,就得烧高香了。

      随之同步的,房地产开发投资者也要开始考虑进退问题了。至少从目前来看,在地震多发地带,他们是缺乏发展根基的。他们的损失未必会比普通购房人少。现在有两条路需要他们做出选择,要么离开,要么继续待下去。如果只是想捞上一把然后打包走人,那么他们完全可以选择前者,因为此前多年间他们赚了足够多的银子,至为重要的是今后不用再呆在一个地方继续倒霉。精明的投资人都可能这样做。

      那么,那些海外热钱呢?他们是否会伺机来抄底,进而一头往房地产市场里扎入?不,我相信这些热钱在地震发生之后恐怕跑得比兔子还快。至少他们会立刻收缩战线,从中国西部的大片地域里面抽身撤出。估计他们可能还会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削减在中国楼市里的资金注入量,改而投向其他看上去他们自认比较可靠的领域。

      形势从来比人强,抛售的会继续抛售,退出的会继续退出,止步的会继续止步。如果说,一年之前人们还因为看不清市场前景而摇摆不定,现在应该确信自己该如何选择。首要的一点,是不应该再一门心思钻入巨额利润的缝隙里面,而是应该最低限度地保证资金安全。这是一个总的战略思想,它正在成为一只无形之手,牵制着方方面面的利益主体,成为各自做出权衡取舍的依据。当这些人逐一收手退场时,楼市又将会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