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价值报告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6: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特别报道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版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地产投资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8 年 6 月 2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上证商学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上证商学院
    基金经理三年即痒 透视基金行业躁动
    携程度假体验中心
    超越终端拦截营销
    基金业青春躁动终会冷静
    告别英雄时代
    ■商学院链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告别英雄时代
    2008年06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斌
      ⊙周斌

      

      有时,激流勇退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2008年6月,基金业又有一位大佬级人物离开了这个行业,他就是被称为易方达“投资教父”的江作良。

      认识江作良是在2004年,对他的投资能力,当时,易方达的老总叶俊英曾经有一个形容词:“十年不败”。

      如今,成功客串了一回PE,当上一家上市公司股东的老江要告别基金业了。

      在他之前,已经陆续有人隐退,比如同在易方达的肖坚,转战了专户,一定程度上淡出了公众的视线。 “双肖”之一,时常与肖坚被人相提并论的博时基金的肖华,则是在去年初就决定“走私”(转投私募)了。还有吕俊,也在去年8月份挂冠而去,搞起了他自己的“从容投资”。

      坚守的人还有多少?

      有这么一组统计数据:目前在任的基金经理是520人,2007年6月以来离任的是149人,变动率为22.27%。如果把时间拉长到十年,我们还能看到,历史上基金经理总人数611人,任期在3年以内的423人。

      看来,基金经理还真不能是一个长期的职业。

      回顾这些人的离开,多少有些令人伤感,他们应该算是中国基金业最早树立个人品牌的一代人,这些人一度璀璨如同夜空的繁星,哪想到在巅峰时刻,竟然不约而同做了选择——或隐出公众视线、或“出走私募”。

      或许,选择在巅峰时刻离开,更能够让人们记住他们过往的辉煌,俗话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等到市场将给予你的荣誉无情地夺回,还不如激流勇退,留给市场一个光辉的背影。

      或许,基金业将要告别英雄时代了!

      曾经做过一个统计,截至5月22日,所有在任的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仅仅为485天,其中大成债券的基金经理陈尚前以持续任职1805天成为目前单只基金中在任时间最长的经理(恭喜陈尚前,保持这样的记录并不容易)。

      当时我们用了一个不客气的比喻,“菜鸟”基金经理掌握行业大部分资金。这个比喻虽然有点残酷,但是却是事实。当资金掌握在一群经验甚至不如老股民的年轻人手中时,他们能够创造出超额收益率吗?他们能够完成投资人的殷切期望吗?

      这是这个行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从学校,到研究员,再到基金经理,中国公募基金管理者如果完全依靠这样的方式来培育,公募基金的前途堪忧。

      唯一值得宽慰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炼,基金公司或多或少都建立了一套投资流程,还有建立了相应的投研平台,或许只能够指望这个帮助这些年轻人尽快成长。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了。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或许,基金行业也是如此,希望我们今天的担忧是多余的。同时,祝福那些坚定留守的基金经理们,祝你们好运!

      (本文作者系资深基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