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压力或促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更加民生化
2008年06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阮奇 薛黎
⊙本报记者 阮奇 薛黎
当原有的1000万人就业目标,突然之间加上地震灾区的就业任务时,有专家建议出台相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缓解今年的就业压力。
记者了解到,在四川地震发生后,国务院立刻决定,在3个月内,向灾区困难群众每人每天发放1斤口粮和10元补助金,为孤儿、孤老和孤残人员每人每月提供600元基本生活费,对因灾死亡人员的家庭按照每位遇难者5000元的标准发放抚慰金。而在地震灾区三个月救济期满后,可能将出现灾区农民工外出打工的高峰。
中国社科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杨志勇昨日对记者表示,财政部虽然已公布了灾后重建税收优惠政策,但他仍然希望财政部能进一步推出鼓励当地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再就业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有关专家向记者表示,国家财政虽然及时向灾区群众提供了基本生活费用,但是财政不可能永无止境地对灾区群众生活进行补贴,最合适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并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重建家园。
据了解,如果要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就必须让企业有较轻的财务成本,因此有业内人士遵循着菲利普斯曲线的定义,对央行接下来的加息动作产生了分歧。
江南证券魏凤春向记者表示,加息将加大企业财务成本,企业利润减少,就业岗位也随而减少。但他认为,加息目前仍然是良策,理由主要在于通胀压力是成本推动型的,而热钱涌入带来的货币被动发行也正持续高涨。
联合证券有关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如果为了缓解通胀压力,肯定需要紧缩的政策,紧缩的后果是牺牲部分企业利润,意味着就业率的下降。但是该分析师相信,“央行在寻求社会稳定和治理通胀上,肯定会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毕竟任何一个经济体,通胀压力到了一定程度后,必须要有所措施缓解,否则会让社会经济的进步付之东流。”